重阳分韵得放字

层云生夕霏,寒雨湿青嶂。

平生爱九九,谁谓不可仗。

盈盈黄鞠华,采采郁金鬯。

点检襟袖间,清芬固无恙。

门前秋阴阴,席上春盎盎。

惟馀忧时心,忽忽未肯放。

形式: 古风 押[漾]韵

翻译

傍晚时分,层层云雾升起,带来丝丝寒雨,打湿了青翠的山峰。
我一生都喜爱那长久的九九重阳节,谁说不能寄托我的希望。
鲜艳的菊花盛开,金黄色的郁金香馥郁芬芳。
检查衣襟袖口,清新的香气依然如故。
门外秋意渐浓,宴席上却春意盎然。
只剩下忧虑时事的心,无法释怀,始终难以放下。

注释

层云:傍晚的云层。
夕霏:傍晚的雾气。
寒雨:冷雨。
青嶂:青翠的山峰。
九九:指重阳节,每九天为一‘九’,共九九八十一天。
仗:依靠,寄托。
盈盈:鲜艳的样子。
黄鞠华:黄色的菊花。
郁金鬯:郁金香。
固:当然。
无恙:依旧如常。
秋阴阴:秋意浓厚。
春盎盎:春意盎然。
忧时心:忧虑时局的心。
忽忽:心神不定。
未肯放:不愿放下。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魏了翁在重阳节分韵时所作,以"放"字为主题。首句"层云生夕霏",形象地展现了傍晚时分云层浓厚,天色渐暗的景象,为后文的秋意渲染了氛围。"寒雨湿青嶂"进一步描绘了秋雨的冷寂,山峦被雨水润湿,显得更加苍翠。

诗人感慨自己一生热爱重阳节,因为这个节日象征着长久和长寿,他坚信九九之数能带来力量和希望,表达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接下来的诗句"盈盈黄鞠华,采采郁金鬯",借用了菊花和美酒的意象,寓意高洁与欢乐,诗人检查衣襟之间,感受到清雅的香气依然如故,生活情趣盎然。

然而,诗的尾句转向了内心的忧虑,"门前秋阴阴,席上春盎盎"形成对比,门前的秋意浓重,而宴席上却洋溢着春天般的温暖。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时局的忧虑,这份忧思让他无法完全放下,心境复杂而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节日氛围的营造,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事的关切,展现出其深厚的情感内涵。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重阳前一日约寓公饮于新开湖之西港有歌词者其乱曰会与州人饮公遗爱一江醇酎遂以此分韵赋诗某得一字

吾州远景楼,为天下第一。

下有千尺湖,长虹倚斜日。

烟云纷蔽亏,草树互蒙密。

人既位通显,湖犹困遗逸。

一段云锦机,割截不成疋。

我来划见之,慨然为拈出。

凹者豁以舒,凸者疏而溢。

乃取半山句,以榜湖阴室。

晨舟乱平渺,日晏未云毕。

客喜以问余,幻成子何术。

余非袭而致,彼有是良质。

牛山木尝美,茅径人自窒。

一笑各会心,凉风送萧瑟。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重阳领客以老杜旧日重阳日诗分韵凡宾主十八人得不字

天根敛秋阳,雨毕水归薮。

胡为爽常度,白昼变昏黝。

农功将纳场,馀秉尚栖亩。

昨朝告方社,卷去日中蔀。

羲和鞭六龙,为我作重九。

云顽驱复来,浑未识臧不。

终然划劙之,金鎞发矇瞍。

所忻阳德竞,吾岂为杯酒。

悠然见南山,陶公意何厚。

况今祠太宫,群公正奔走。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阁学袁侍郎以朝鲤豢龙两图见寄索和.朝鲤

物生宇宙间,巨细统有宗。

鳞虫三百馀,厥长称维龙。

滃雾弥六合,神渊閟千重。

维时赤鲤公,坐制纤鳞穷。

纤鳞何足言,什百来追踪。

亦有横江鳞,望洋丧其雄。

于于圉圉然,等辨殊卑崇。

一鳜掉头去,恝然若将终。

三公不易介,谁谓惠不恭。

鲁生陋汉仪,商皓婴秦锋。

行吾之所安,匪以惊愚庸。

又如秦汉后,俗学千载同。

卓哉无极论,上配禹孟功。

吾言聊自警,毋诮惟少通。

形式: 古风

阁学袁侍郎以朝鲤豢龙两图见寄索和.豢龙

乾坤包万有,纳纳百囊罟。

人位乎两间,利与害为禦。

一气贯四时,五风偕十雨。

神龙以为畜,扰御不予侮。

河有背负图,庭无漦流女。

义理之不明,人情自疑沮。

范围吾职分,往往若违拒。

同室操戈鋋,一身隔肺腑。

帝王豢龙意,弃置那复取。

四灵非不灵,有不得其所。

生息之相吹,古今镇如许。

古人体天意,万物我其主。

虫莫知于龙,拊循如士伍。

今何故无人,亦足验胸府。

声和凤来仪,心平辔如组。

矧伊人中瑞,治乱系嘿语。

欲入而闭门,谁出不由户。

兹事阙人心,作诗附农圃。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