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汉江南行将赴夏口途次江陵界寄裴尚书

五部拥双旌,南依墨客卿。

关山迥梁甸,波浪接湓城。

烟景迷时候,云帆渺去程。

蛤珠冯月吐,芦雁触罗惊。

浦树凝寒晦,江天湛镜清。

赏心随处惬,壮志逐年轻。

舟楫不可驻,提封如任情。

向方曾指路,射策许言兵。

兰渚歇芳意,菱歌非应声。

元戎武昌守,羊祜幸连营。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他拥有两面旗帜,南方有文人墨客相伴。
跨越关山,临近梁甸,江水与湓城相连。
烟雾弥漫,难以辨识时间,大船扬帆,旅程遥远。
蛤蜊在月下吐出珍珠,芦雁触碰到罗网而惊飞。
岸边树木在寒气中显得昏暗,江天如镜,清澈无比。
欣赏美景,心情愉快,壮志随着青春一同飞扬。
船只无法停留,广阔的疆域任由心意驰骋。
他曾指点方向,以射策论兵,展现才智。
兰渚的芬芳已消散,菱歌不再应和。
元帅武昌守卫,羊祜有幸统帅众多军营。

注释

拥:持有。
墨客卿:文人墨客。
迥:遥远。
湓城:古代地名。
烟景:烟雾景色。
提封:广阔的领土。
向方:方向。
射策:古代考试方式。
兰渚:长满兰草的水边。
元戎:军队的最高统帅。
羊祜: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汉江南行的壮丽景象。开篇“五部拥双旌,南依墨客卿”描写了队伍整齐地向南进发,依傍着墨客山(即今湖北省武汉市的一部分)。随后,“关山迥梁甸,波浪接湓城”则勾勒出一片险峻的关山和连绵不绝的江水景致。

“烟景迷时候,云帆渺去程”表达了诗人在迷雾中观赏景色时,对远方旅途的向往。接下来的“蛤珠冯月吐,芦雁触罗惊”生动地描绘了夜晚蛤蟆吐气和鸟儿触碰渔网的情形。

“浦树凝寒晦,江天湛镜清”则用来描写冬日的汉江两岸,树木被严寒笼罩而显得沉默肃穆,而江水却如同明净的镜子。诗人通过这些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赏心随处惬,壮志逐年轻”的情感和抱负。

“舟楫不可驻,提封如任情”表现了诗人不愿停留,对远方旅途的渴望。而“向方曾指路,射策许言兵”则透露出诗人对军事谋略的思考和对战争的预见。

最后,“兰渚歇芳意,菱歌非应声。元戎武昌守,羊祜幸连营”表达了诗人对于兰花之美的赞叹,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时,通过提及“元戎”和“羊祜”,诗人传达了自己在军旅生活中的情感和对战争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壮志的心境。

收录诗词(196)

武元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政治家,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 字:伯苍
  • 籍贯: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
  • 生卒年:758―815

相关古诗词

归燕

春色遍芳菲,闲檐双燕归。

还同旧侣至,来绕故巢飞。

敢望烟霄达,多惭羽翮微。

衔泥傍金砌,拾蕊到荆扉。

云海经时别,雕梁长日依。

主人能一顾,转盼自光辉。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甲午岁相国李公有北园寄赠之作吟玩历时屡促酬答机务不暇未及报章今古遽分电波增感留墓剑而心许感邻笛而意伤寓哀冥寞以广遗韵云

机事劳西掖,幽怀寄北园。

鹤巢深更静,蝉噪断犹喧。

仙酝百花馥,艳歌双袖翻。

碧云诗变雅,皇泽叶流根。

未报雕龙赠,俄伤泪剑痕。

佳城关白日,哀挽向青门。

礼命公台重,烟霜陇树繁。

天高不可问,空使辅星昏。

形式: 排律 押[元]韵

旬假南亭寄熊郎中

旬休屏戎事,凉雨北窗眠。

江城一夜雨,万里绕山川。

草木散幽气,池塘鸣早蝉。

妍芳落春后,旅思生秋前。

红槿粲庭艳,绿蒲繁渚烟。

行歌独谣酌,坐发朱丝弦。

哀玉不可扣,华烛徒湛然。

闻君乐林卧,郡阁旷周旋。

酬对龙象侣,灌注清泠泉。

如何无碍智,犹苦病缠牵。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甫搆西亭偶题因呈监军及幕中诸公

瀛海无因泛,昆丘岂易寻。

数峰聊在目,一境暂清心。

悦彼松柏性,爱兹桃李阴。

列芳凭有土,丛干聚成林。

信矣子牟恋,归欤尼父吟。

暗香兰露滴,空翠蕙楼深。

负鼎位尝忝,荷戈年屡侵。

百城烦鞅掌,九仞喜岖嵚。

巴汉溯沿楫,岷峨千万岑。

恩偏不敢去,范蠡畏镕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