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平生为客太匆匆,已上西江又复东。
只信一朝飞舴艋,何知五度落梧桐。
绝怜牛女常遭谤,粗足莼鲈不叹穷。
世外世间异天壤,政须深谷卧秋风。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和对世俗纷争的超然态度。"平生为客太匆匆,已上西江又复东"表达了诗人一生的飘泊感,不停地在不同的地点之间往返,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安与无奈。
"只信一朝飞舴艋,何知五度落梧桐"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对飞鸟和落叶的描述,表现了诗人对于命运无常的感慨。这里的“飞舴艋”指的是迅速升起,而“五度落梭桐”则是反复下坠,形成鲜明对比,表达出诗人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绝怜牛女常遭谤,粗足莼鲈不叹穷"中,“牛女”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织女和牵牛,它们因天河相隔而不能团聚,故被世人所同情。诗人通过这种隐喻表达了对那些常遭受非议的孤独者的深切同情,而"粗足莼鲈不叹穷"则显示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与超脱。
最后两句“世外世间异天壤,政须深谷卧秋风”表达了诗人的高远志向和隐逸理想。“世外”指的是超然于世俗之上,“异天壤”则是形容一个不同寻常的境界。"政须深谷卧秋风"则是说在深山幽谷中,安然享受着秋风的抚摸,这里“政”字有必要或应该的意味,强调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的飘泊感、命运感慨、同情孤独者的宽广胸怀,以及超脱世俗的隐逸理想。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乱起杏花落,贼平梧叶飞。
顿忘三伏暑,竟解万山围。
大将伤流矢,诸军曳血衣。
先登不如此,焉得凯歌归。
天怜野老饥,初不待人祈。
雷与奔腾骤,烟兼映带微。
已拚泥弊屣,更喜滴单衣。
暗想田塍上,禾秋蚱蜢飞。
昨朝交末伏,今日立新秋。
故是凉犹未,终须热渐休。
酒醒兴午夜,月上倚西楼。
暍死端能免,江天问去舟。
梧桐楼外雨萧萧,客里迁居意不聊。
净土偶邻罗汉洞,閒人肯羡侍郎桥。
蠹鱼书少家何窘,行李船轻路匪遥。
此□十翁肯相送,典钱沽酒了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