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介堂胡知郡(其一)

忆昨云从东野时,天街携手话心知。

澹庵往矣谁其嗣,文定今之学者师。

德邵年高前辈行,山摧木坏哲人萎。

虎头城下艰难共,古道如公更有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义山所作,名为《挽介堂胡知郡(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情和往昔时光的深切怀念,以及对知识传承和时代变迁的深刻思考。

“忆昨云从东野时,天街携手话心知。” 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与朋友同行于东野之时的美好回忆,那时候他们手牵着手,在天街上畅谈心中所想,这份情谊深厚而真挚。

“澹庵往矣谁其嗣,文定今之学者师。”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和知识传承的关怀。澹庵可能指的是某位先贤或圣人的居所,而现在已经不复存在,那些智慧的继承人又是谁呢?“文定”可能是指文定的学问或思想,作者在这里提醒现今的学者要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

“德邵年高前辈行,山摧木坏哲人萎。” 这两句描绘了时代变迁带来的景象。德邵可能是指某位德高望重的前辈,其道德如同高山,而现在这些伟大人物的形象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行渐远,就像山崩木朽一样,哲人也变得萎靡不振。

“虎头城下艰难共,古道如公更有谁。” 这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共同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之间的情谊,以及对那些仍然坚守着古老道德的人的赞赏。在虎头城下的艰难时光,是作者与胡知郡共同度过的,而“古道如公更有谁”则是在问,在这个时代变迁中,像胡知郡这样还能坚持古道的人又有谁呢?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知识传承和时代变迁的反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情感和严肃的历史观。

收录诗词(188)

王义山(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宋初文学大家王禹偁的后裔。精《易》学,善词赋。宋末进士二十四年卒,年七十四。其诗学刘克庄,王士禛《池北偶谈》卷一八讥其为“下劣诗魔,恶道坌出”、“酸腐庸下”。《四库全书总目》谓其“诗文皆沿宋季单弱之习,绝少警策”(卷一六六)。著《稼村类稿》三十卷,有明正德刻本、万历刻本、《四库全书》本。《全宋诗》卷三三五二至三三五四录其诗三卷。文收入《全元文》。事迹见本集卷二九自作墓志铭、《元诗选》二集甲集

  • 字:元高
  • 号:稼村
  • 籍贯:富州(今江西丰城)
  • 生卒年:1214——1287

相关古诗词

挽白鹿洞宾吕善居

元是双峰门下士,席间参请到源头。

鲁人知有乐正子,汉世曾称马少游。

白鹿洞宾儒领袖,紫阳教主道源流。

有儿曾斫月中桂,家学相传卒未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竹芗龚侍郎(其二)

一木难支大厦倾,阖门拚却赴波鲸。

归来止为寻坟陇,隐去不教知姓名。

剩有诗篇传不朽,相从野老话生平。

翩翩只鹤扶云去,群玉峰头籍大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挽竹芗龚侍郎(其一)

犹记乌台第一章,当年物论忒雌黄。

人心自有公非是,天理岂能终晦亡。

奸魄虽生名已死,弹文尚湿墨犹香。

偷生宁复百年活,地下何颜见竹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挽李教授

偏是书生赋分悭,生平受用只儒酸。

非无热处可炙手,禁得寒时做冷官。

乃父向年已科目,好儿今日又衣冠。

期颐上寿古来少,归去关山雾雨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