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游(其一)黄钟

南都石黛扫晴山。衣薄耐朝寒。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

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翻译

南京城的女子用石黛画眉,映衬晴朗的山色。身着轻薄的衣服,更能承受早晨的寒意。
一夜东风吹过,海棠花已凋谢,我独自登上楼阁,掀开帘子欣赏。
如今阳光明媚,如同洗涤过的天空,南街上暖洋洋的马鞍映入眼帘。
回忆起往昔在园林中赏景的美好时光,庆幸此刻没有风雨,只有春鸟报以平安的消息。

注释

南都:指南京。
石黛:古代妇女用来画眉的黑色矿物颜料。
晴山:晴朗的山景。
衣薄:衣服单薄。
耐:能承受。
东风:春风。
海棠花谢:海棠花凋零。
丽日:明亮的太阳。
南陌:南方的道路。
暖雕鞍:温暖的装饰有雕刻的马鞍。
旧赏:过去的赏景。
喜无风雨:庆幸没有风雨。
春鸟报平安:春鸟的鸣叫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早晨的清新景象。"南都石黛扫晴山",以黛色的石黛比喻明媚的阳光洒在山峦之上,犹如轻轻扫过,显得山水格外明亮。"衣薄耐朝寒",写出了春天虽有微寒,但衣着单薄的人也能感受到早上的清爽,暗示了春天的到来。

"一夕东风,海棠花谢,楼上卷帘看",描述了夜晚东风过后,海棠花已凋零,主人公在楼上卷起窗帘,欣赏这春景的变化,流露出淡淡的惋惜与期待。

"而今丽日明如洗,南陌暖雕鞍",转而描绘出今日阳光明媚,如同水洗过一般清澈,路上的行人穿着暖和的雕鞍马具,呈现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

最后三句"旧赏园林,喜无风雨,春鸟报平安",表达了对往昔园林游玩的美好回忆,庆幸此时没有风雨打扰,只有春鸟的鸣叫传递着宁静与祥和,寓意着生活的安宁与幸福。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变化,以及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宋词婉约清新的风格。

收录诗词(235)

周邦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汉族。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 字:美成
  • 号:清真居士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056年-1121年

相关古诗词

少年游.商调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形式: 词牌: 少年游

忆旧游.越调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螿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消。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认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羞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满目京尘,东风竟日吹露桃。

形式: 词牌: 忆旧游

无闷.冬

云作轻阴,风逗细寒,小溪冰冻初结。

更听得、悲鸣雁度空阔。

暮雀喧喧聚竹,听竹上清响风敲雪。

洞户悄,时见香消翠楼,兽煤红爇。凄切。

念旧欢,聚旧约。至此方惜轻别。

又还是、离亭楚梅堪折。

暗想莺时似梦,梦里又却是,似莺时节。

要无闷,除是拥炉对酒,共谭风月。

形式: 词牌: 无闷

月下笛.越调

小雨收尘,凉蟾莹彻,水光浮璧。谁知怨抑。

静倚官桥吹笛。

映宫墙、风叶乱飞,品高调侧人未识。

想开元旧谱,柯亭遗韵,尽传胸臆。

阑干四绕,听折柳徘徊,数声终拍。

寒灯陋馆,最感平阳孤客。

夜沈沈、雁啼甚哀,片云尽卷清漏滴。

黯凝魂,但觉龙吟万壑天籁息。

形式: 词牌: 月下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