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节赐百官燕集因示所怀

至化恒在宥,保和兹息人。

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

仲月风景暖,禁城花柳新。

芳时协金奏,赐宴同群臣。

丝竹岂云乐,忠贤惟所亲。

庶洽朝野意,旷然天地均。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翻译

至化恒在宽恕之中,保持和平使人心安。
真诚对待各民族,万物共享春天的恩惠。
仲月时节景色温暖,皇宫中花木繁新。
美好的时光配合音乐,皇帝设宴款待群臣。
音乐并非仅是娱乐,忠诚贤良者更受亲近。
期望朝廷内外和谐,心胸开阔如天地一般平等。

注释

至化:最高境界的教化。
恒:永远。
宥:宽恕。
保和:保持和平。
兹:此。
息人:使人安心。
诸夏:泛指中原地区。
长为春:永远如同春天。
仲月:春季的第二个月。
风景暖:气候温暖。
禁城:皇宫。
芳时:美好的季节。
金奏:音乐。
赐宴:皇帝赐予宴会。
丝竹:音乐代称。
忠贤:忠诚贤良的人。
所亲:被亲近的人。
庶:希望。
洽:和谐。
旷然:开阔。
天地均:天地一般平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和谐安宁的景象,表达了君主以德治国、保卫人民的美好愿望。诗人运用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宴席图,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那份祥和与喜悦。

"至化恒在宥,保和兹息人"两句展现了君主以德教化天下的理想,希望国泰民安。"推诚抚诸夏,与物长为春"则是对这份美好愿望的具体阐述,表明君主以真诚之心治理四方,期盼与万物共享长久的春天。

"仲月风景暖,禁城花柳新"写出了时序与环境的和谐一致,仲月(即农历二月)是春意正浓的时候,禁城内外的花柳竞相开放,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氛围。

接下来的"芳时协金奏,赐宴同群臣"则描绘了君主与文武百官共享宴席的场景。"丝竹岂云乐,忠贤惟所亲"表达了在这欢快之中,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得到君主的亲近。

最后,"庶洽朝野意,旷然天地均"两句传递出一种普遍而深远的和谐与平衡,不仅是朝廷之间,更是包括了广大乡村,从而达到天地之间的和谐统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高远,通过对节令、宴席等元素的描绘,传达了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秩序与君臣关系。

收录诗词(34)

李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爽气肃时令,早衣闻朔鸿。

重阳有佳节,具物欣年丰。

皎洁暮潭色,芬敷新菊丛。

芳尊满衢室,繁吹凝烟空。

惠合信吾道,保和惟尔同。

推诚至玄化,天下期为公。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重阳日即事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

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

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

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形式: 排律 押[东]韵

麟德殿宴百僚

忧勤承圣绪,开泰喜时康。

恭己临群后,垂衣御八荒。

务闲春向暮,朝罢日犹长。

紫殿初筵列,彤庭广乐张。

成功归辅弼,致理赖忠良。

共此欢娱事,千秋乐未央。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七月十五日题章敬寺

招提迩皇邑,复道连重城。

法筵会早秋,驾言访禅扃。

尝闻大仙教,清净宗无生。

七物匪吾宝,万行先求成。

名相既双寂,繁华奚所荣。

金风扇微凉,远烟凝翠晶。

松院静苔色,竹房深磬声。

境幽真虑恬,道胜外物轻。

意适本非说,含毫空复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