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淅淅寒流涨浅沙,月明空渚遍芦花。
离人偶宿孤村下,永夜闻砧一两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旅人孤寂的夜晚情境。"淅淅寒流涨浅沙",通过水流的声音和河水的泛滥,传达出秋天的萧瑟气息和自然界的冷清。"月明空渚遍芦花"则以明月为背景,渲染了芦花随风摇曳的孤寂景象。
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选择了一个孤村作为暂宿之地,这从"离人偶宿孤村下"可以感受得到。这里的"偶宿"表达了一种无奈和临时的决定,同时也强化了旅人的孤独感。
最后一句"永夜闻砧一两家",通过远处传来的砧声,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静谧。砧声在古代往往是夜里警示时刻的声音,这里的"一两家"则可能暗指夜已深迟,时间已经不早,但诗人却无法入睡,只能独自聆听着外界的微小声音。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夜晚声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感慨,以及面对秋夜的无奈与沉思。
不详
三时赐食天厨近,再宿偷吟禁漏清。
二十五家齐拔宅,人间已写上升名。
无酒泛金菊,登高但忆秋。
归心随旅雁,万里在沧洲。
残照明天阙,孤砧隔御沟。
谁能思落帽,两鬓已添愁。
巘路蹑云上,来参出世僧。
松高半岩雪,竹覆一溪冰。
不说有为法,非传无尽灯。
了然方寸内,应秪见南能。
从军朔方久,未省用干戈。
秪以恩信及,自然戎虏和。
边声动白草,烧色入枯河。
每度因看猎,令人勇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