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衡门牢落雨苔斑,病起深秋气象闲。
照水未能嗟白发,倚栏重得见青山。
风高砌木蝉犹噪,社近茆堂燕已还。
孤坐孤吟又终日,有谁来此问衰颜。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病愈后在深秋时节所见的景象。"衡门牢落雨苔斑"写出了环境的清冷和荒凉,衡门(简陋的门)上长满了青苔,暗示着诗人生活的孤寂。"病起深秋气象闲"则点明了诗人此刻的身体状况和心境,病愈后的宁静与深秋的闲适相映成趣。
"照水未能嗟白发"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着水面看到自己的白发,不禁发出叹息。"倚栏重得见青山"则是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倚靠栏杆又能欣赏到青山的秀美,带给他一丝慰藉。
"风高砌木蝉犹噪"进一步渲染了秋意,即使秋风高扬,蝉鸣依然嘈杂,显示出生命的坚韧。"社近茆堂燕已还"则通过燕子归来,暗示着季节更迭和时光流转,也暗含诗人对家的思念。
最后两句"孤坐孤吟又终日,有谁来此问衰颜"揭示了诗人的孤独,整日独自坐着吟咏,无人关心他的衰老容颜,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寂寞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深秋景色为背景,通过病愈后的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岁月和孤独的思考。
不详
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谗佞当面唾,轻生不得殳。
去邪空有志,嫉恶奈无徒。
后世名垂远,当时道亦孤。
荒斋独怀感,残日照庭芜。
立意造平淡,冥搜出常情。
何人知所得,后世谩传名。
云树饥猿断,冰潭片月倾。
如无子期听,绿绮为谁鸣。
案上楞严典,时看浣病愁。
阶闲移短影,窗冷值高秋。
眼病花无果,心狂照失头。
指空期识月,认指更悠悠。
世态如轮转,劳生岂定期。
否终还受泰,乐极又生悲。
商代尊伊尹,秦庭戮李斯。
未能知幻化,安得證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