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小墓

魂兮槜李城,犹未有人耕。

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

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魂魄啊,飘荡在槜李城,这里还未有人来耕耘。
美好的月亮映照着往昔的故事,处处残花触动着心中的情感。
曾经向谁展示过娇艳,随遇而安赢得了名声。
应该是在侍奉吴王的宴会上,兰舟悄然穿梭在迎接与送别之间。

注释

魂兮:魂魄啊。
槜李城:地名,槜李之地。
耕:耕耘,此处指生活或情感的投入。
好月:皎洁的月亮。
当年事:过去的往事。
触处情:到处都引发情感。
曾艳冶:曾经艳丽动人。
随分:随便,顺应。
声名:名声。
侍吴王宴:侍奉吴王的宴会。
兰桡:装饰有兰花的船桨,代指船只。
暗送迎:悄悄地接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春景图。开篇“魂兮槜李城,犹未有人耕”两句,设置了一个幽静无人的场景。“槜李城”应是指古时某个地方的名称,这里被赋予了寂寞冷清的意境。春天到来,万物复苏,但这里却尚未有农人耕作,可见一片荒凉。

接下来的“好月当年事,残花触处情”两句,则是对美好时光和逝去情感的吟咏。“好月”指的是明亮而又温柔的春夜,“当年事”则暗示了往昔的情事和旧梦。春天的月色,总容易勾起人们对于过去美好的回忆。而“残花触处情”,则是在说即使是凋谢的花朵,也能引发无限的情思,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情感的痕迹。

“向谁曾艳冶,随分得声名”两句,则是一种自问自答。诗人似乎在询问自己的美好才华和成就究竟是对着何人展现,又或者是在哪个领域获得了声誉。这里的“艳冶”形容的是才华横溢,但又带有一丝哀愁,因为这份才华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可。

最后两句“应侍吴王宴,兰桡暗送迎”,则是在表达一种期待和渴望。诗人希望能够像古时的美女一样,得以参与吴国国宴,与君王共享欢乐。而“兰桡”指的是宫廷中的曲折回廊,“暗送迎”则是一种无声的欢迎和期待,这里表现了诗人对于荣耀和认可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春夜月色、花朵和个人才华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荣耀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逝去情感的追念和未来的憧憬,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咏春诗篇。

收录诗词(507)

罗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字:昭谏
  • 籍贯: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
  • 生卒年:833-909

相关古诗词

圭玷由来尚可磨,似簧终日复如何。

成名成事皆因慎,亡国亡家只为多。

须信祸胎生利口,莫将讥思逞悬河。

猩猩鹦鹉无端解,长向人间被网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闲居早秋

槐杪清蝉烟雨馀,萧萧凉叶堕衣裾。

噪槎乌散沈苍岭,弄杵风高上碧虚。

百岁梦生悲蛱蝶,一朝香死泣芙蕖。

六宫谁买相如赋,团扇恩情日日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京口见李侍郎

傞傞江柳欲矜春,铁瓮城边见故人。

屈指不堪言甲子,披风常记是庚申。

别来且喜身俱健,乱后休悲业尽贫。

还有杖头沽酒物,待寻山寺话逡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使者

使者衔中旨,崎岖万里行。

人心犹未革,天意似难明。

四海霍光第,六宫张奉营。

陪臣无以报,西望不胜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