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
惊涛来似雪,一座凛生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边观潮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的感受和情怀。
“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开篇即以宏大的气势展示远处雷声的威猛,以及琴弦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从而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神秘的氛围。这里的“鸣弦”不仅传达了自然界的声音,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感应。
“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这两句则切换到了诗人所处的情境,官府中的骑士们纷纷而出,赶赴江边去观赏即将到来的潮汐。这里通过对“府中”与“江上”的对比,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
“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诗中的这一景象描写,则是对光线和云彩的细腻刻画。“照日”指的是阳光照射在云层之上,“秋云迥”则表现了秋季云彩的悠长与淡远,而“浮天渤澥宽”则形容了云朵漂浮于广阔无垠的蓝天之中,给人以轻松自如之感。
“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结尾两句,则是对潮汐到来的强烈描绘。潮水如同白雪般席卷而至,让人在观赏的同时,也不禁感到一丝凉意,甚至有了寒意。这不仅形象地表达了潮汐的壮观,更传递出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通过对听觉、视觉以及感觉的细致描绘,将读者带入了一场生动的江边观潮之旅,同时也透露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感悟。
不详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日暮马行疾,城荒人住稀。
听歌知近楚,投馆忽如归。
鲁堰田畴广,章陵气色微。
明朝拜嘉庆,须著老莱衣。
士有不得志,栖栖吴楚间。
广陵相遇罢,彭蠡泛舟还。
樯出江中树,波连海上山。
风帆明日远,何处更追攀。
田家春事起,丁壮就东陂。
殷殷雷声作,森森雨足垂。
海虹晴始见,河柳润初移。
予意在耕凿,因君问土宜。
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
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
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
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