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沈方伯别岭南日约相会于钱塘至京口乃会赋此

珠江分守各天涯,北固西湖约未赊。

万里征途同客况,九重虚席待皇华。

知君久拟千秋鉴,奉使真随八月槎。

河鼓支机如可拾,不须西蜀问严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沈方伯在岭南分别后,约定在钱塘(杭州)相聚,却因各自行程而未能如愿,在京口(镇江)相遇的情景。诗中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珠江分守各天涯,北固西湖约未赊”点明了两人分别的地点和未能如约相聚的原因。珠江边,两人各自守望着远方,北固山下,西湖畔,约定似乎还未来得及实现。这里运用了空间的对比,表达了离别的无奈和对相聚的渴望。

颔联“万里征途同客况,九重虚席待皇华”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万里之遥的征途,两人虽身处异乡,但心系一处,如同客居他乡的旅人,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九重宫阙,虚席以待,暗示着朝廷对贤才的期待,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才能的赞赏和对其仕途的期许。

颈联“知君久拟千秋鉴,奉使真随八月槎”表达了对友人的理解和支持。知道友人长久以来有着高远的志向和追求,如今能够奉命出使,如同随八月的木筏前往远方,既是对友人使命的肯定,也是对其未来成就的祝愿。

尾联“河鼓支机如可拾,不须西蜀问严家”则以浪漫的想象收束全诗。河鼓星,传说中的织女星,象征着爱情与美满。诗人想象如果能够拾取河鼓星上的机杼,那么就不必再像西蜀的严君平那样,去询问命运的吉凶。这里不仅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也暗含了对友情的深厚信任,即使在遥远的地方,也能通过心灵的桥梁沟通。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对友情、理想和未来的思考,展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和人文情怀。

收录诗词(406)

游朴(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少聪慧,九岁能属文。万历二年进士,授成都府推官。入为大理寺评事。历迁刑部郎中。三任法曹,办案力求公正。官终湖广参政。有《藏山集》

  • 字:太初
  • 籍贯:明福建福宁(今福建柘荣县)
  • 生卒年:1526—1599

相关古诗词

六合霪潦弥望从江家渡买舟至滁

六合茫茫水满天,江家渡觅泛湖船。

千畦原隰扬帆过,万柳东西倚棹穿。

行客翻愁歌瓠子,阳侯何意变桑田。

滁阳西涧溟濛里,野渡无人自古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滁州出关已夜投宿茶庵

泥途漉漉没征轺,骤雨如麻意转骄。

天上简书催客履,道傍灯火觅僧寮。

花宫席冷应无梦,莲社尊空可待招。

心羡山门长寂历,竹炉茗碗自昏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七月二十七日入京

十年裘马恋京华,此日重来迹未赊。

尺五仍瞻垂衮处,寻常犹记典衣家。

尧年拟效华封祝,汉使真乘博望槎。

独有故交零落尽,西风回首不胜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袁文谷尊人为渤海守州人祠之又以乡评祀于淮海

朱蟠当日颂循良,月旦余风韵更长。

渤海重看龚氏治,淮阳复有郑公乡。

芳祠两地蘋蘩合,遗事千秋竹帛光。

食报流辉曾未艾,象贤今已在岩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