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雨二首(其二)

见说虔南惟苦雨,深山毒雾长阴阴。

我来偏遇一春旱,谁解挽回三日霖?

寇盗郴阳方出掠,干戈塞北还相寻。

忧民无计泪空堕,谢病几时归海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王守仁所作的《祈雨二首(其二)》,通过描绘一个遭遇干旱、民不聊生的社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和对上天降雨以解民困的热切期盼。

首句“见说虔南惟苦雨”,点明了虔州南部地区常年遭受苦雨的困扰,暗示了自然环境的恶劣。接着“深山毒雾长阴阴”一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阴郁、潮湿的氛围,形象地描绘出苦雨带来的阴霾与压抑感。

“我来偏遇一春旱”,诗人自述在这样一个干旱的春天来到此地,突出了当前的严峻形势。紧接着,“谁解挽回三日霖?”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及时降雨的强烈渴望,以及对解决干旱问题的无奈与焦虑。

“寇盗郴阳方出掠,干戈塞北还相寻。”这两句描绘了社会动荡不安的背景,寇盗横行,战事不断,加剧了民众的苦难。诗人在此背景下祈求雨水,不仅是为了缓解干旱,更是为了平息战乱,带来安宁。

“忧民无计泪空堕,谢病几时归海浔?”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百姓疾苦却束手无策的深深忧虑,以及渴望早日脱离官场,回归自然的复杂心情。这一方面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对于政治现实的无奈与逃避倾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人文主义色彩。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还赣

积雨雩都道,山途喜乍晴。

溪流迟渡马,冈树隐前旌。

野屋多移灶,穷苗尚阻兵。

迎趋勤父老,无补愧巡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借山亭

借山亭子近如何,乘兴时从梦里过。

尚想清池环醉影,犹疑花径驻鸣珂。

疏帘细雨灯前局,碧树凉风月下歌。

传语诸公合频赏,休令岁月亦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其一)

处处山田尽入畲,可怜黎庶半无家。

兴师正为民痍甚,陟险宁辞鸟道斜。

胜世真如瓴水建,先声不碍岭云遮。

穷巢容有遭驱胁,尚恐兵锋或滥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其二)

战乱兴师既有名,挥戈真已见风行。

岂云薄劣能驱策?实仗皇威自震惊。

烂额尚惭为上客,徙薪尤觉费经营。

主恩未报身多病,旋凯须还陇上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