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蓬莱老之兄卓宣教见遗

要结灵山未了缘,山中草木亦欣然。

大江南北经年梦,明月东西一夜圆。

龙象而今非故我,功名自古付华颠。

相逢未必真相似,一啸西风万壑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想要了结灵山未尽的缘分,山中的花草树木也为此欢欣。
多年的梦想穿越大江南北,明月在一夜之间从东到西圆满无缺。
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功名利禄自古以来都属于那些狂放不羁的人。
即使相遇,也不一定真的相似;一声长啸在西风中传遍千山万壑。

注释

了缘:了结缘分,指修行或情感上的解脱。
欣然:愉快的样子,形容草木因人的意愿而感到高兴。
经年梦:多年的梦想,指长久以来的心愿。
华颠:形容人头发花白,象征着年龄大或经历丰富。
真相似:真正的相似,可能指精神层面的契合。
一啸:一声长啸,表达强烈的情感或宣告。
万壑:千山万壑,形容地势险峻,山谷众多。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题为《和蓬莱老之兄卓宣教见遗》。诗人以佛教禅宗的视角,表达了对修行与缘分的理解,以及对人生际遇的感悟。

首句“要结灵山未了缘”传达出诗人对灵山(佛教圣地)的向往和对修行佛法的执着,暗示着他对世间缘分的追求尚未结束。次句“山中草木亦欣然”,通过自然景象,描绘出修行环境的和谐,连草木都为之欢欣,体现了佛教中的因果报应和万物皆有灵性。

第三句“大江南北经年梦”,诗人将人生比作一场大梦,跨越大江南北,寓言人生的广阔和无常。第四句“明月东西一夜圆”,则借明月的圆满,象征着内心的宁静和对佛法真理的追求。

第五句“龙象而今非故我”,借用佛教典故,表示过去的自我已经改变,现在的修行者已非往昔,强调了修行带来的脱胎换骨。第六句“功名自古付华颠”,表明诗人看淡世俗的功名,将其视为过眼云烟。

最后一句“相逢未必真相似,一啸西风万壑传”,表达出诗人对人与人之间相识未必能真正理解对方的深刻认识,而自己的修行境界却能在西风中传遍万壑,寓意修行的内省与超越。

整体来看,这首诗融合了禅宗的哲理和自然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佛法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府学二生求诗

翠柏阴中古泮林,诸生丛里两南金。

君今肯山渊骞右,我亦情知籍湜心。

有一茎齑斯可饱,无三万轴若为禁。

明朝我亦东南去,莫雨江湖尽处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泊通明堰

一夜江风故不平,道边草木亦成声。

岂无老子知津意,尚有秦人逐客情。

荒县已传三鼓下,并船犹见一灯明。

此生已悟身如寄,始送鸿归又燕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苦雨

急雨涔涔日,春泥盎盎中。

屐声喧午枕,人语泣西风。

斗米衾裯尽,邻翁杼轴空。

无因诉真宰,吾道竟须东。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诗挽史魏公(其三)

一语回天力,终年困五丁。

时方相司马,吾不愧玄龄。

递奏逾金石,斯文粲日星。

幡然霖雨手,犹带御炉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