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双泉大师师兄

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

后夜禅初入,前溪树折冰。

南凉来的的,北魏去腾腾。

敢把吾师意,密传门外僧。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翻译

清澈的泉水在眼底流淌,白色的道路依傍着岩石的棱角。
深夜时分刚开始入定修行,前方溪边的树木折断了冰层。
南方凉风吹得阵阵清爽,北方王朝的更替如同奔腾的洪流。
敢于将我师父的深意,悄悄传授给寺外的僧人。

注释

清泉:清澈的泉水。
流:流淌。
眼底:眼前,此处指眼见之处。
白道:白色的路径,可能指雪地或石径。
倚:依靠,依傍。
岩棱:岩石的棱角。
后夜:深夜。
禅:佛教中的冥想或修行。
初入:刚开始进入(修行的状态)。
前溪:前面的溪流。
树折冰:树木因冰冻而折断。
南凉:南方的凉风,也可能象征南方的朝代。
来的的:形容风来得清冽、鲜明。
北魏: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这里可能比喻为过去的力量或时代。
去腾腾:离去时气势汹汹,形容变迁迅速。
敢:敢于。
把:将。
吾师:我的师父。
意:深意,心意,这里指高深的佛法理解。
密传:秘密传授。
门外僧:寺外的僧人,可能指非本寺的修行者。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寄双泉大师师兄》。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表达对佛学僧侣生活的向往和对师兄的思念之情的诗句。

“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这里通过清泉和白道(可能指的是雪或道路)与岩石的接触,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略带野趣的自然景象。这种描述常见于描写山水田园诗中的意境。

“后夜禅初入,前溪树折冰。”这两句则表现了僧侣在深夜进行禅修的情形,以及溪流中树枝因寒冷而结冰的景象。禅宗强调静坐冥想以达到心灵的觉悟,这里诗人通过“后夜”和“初入”的字眼,传达了一种深夜寂静中的禅修氛围。

“南凉来的的,北魏去腾腾。”这两句可能是指气候变化或是比喻。南方来的是凉意,北方去的则是腾腾的云雾,这里可能隐含着对不同地域文化、气候乃至心境的感受和思考。

“敢把吾师意,密传门外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师承之意的尊重与珍视,并希望能够将这种精神传递给那些在门外(可能是指寺院之外)的僧侣。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佛法传承的重视和对同道中人的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师兄乃至整个僧侣群体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佛法精神传承的关注和尊重。

收录诗词(816)

齐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年自号衡岳沙门,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 生卒年:863年—937年

相关古诗词

寄文秀大师

皎然灵一时,还有屈于诗。

世岂无英主,天何惜大师。

道终归正始,心莫问多岐。

览卷堪惊立,贞风喜未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寄文浩百法

当时六祖在黄梅,五百人中眼独开。

入室偈闻传绝唱,升堂客谩恃多才。

铁牛无用成真角,石女能生是圣胎。

闻说欲抛经论去,莫教惆怅却空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寄无愿上人

六十八去七十岁,与师年鬓不争多。

谁言生死无消处,还有修行那得何。

开士安能穷好恶,故人堪忆旧经过。

会归原上焚身后,一阵灰飞也任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寄王振拾遗

折槛意何如,平安信不虚。

近来焚谏草,深去觅山居。

志定荣枯外,身全宠辱馀。

分明知在处,难寄乱离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