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其二)

梅花绕屋柳遮门,不是闾阎不是村。

归寄柴桑人自老,就荒松菊径犹存。

事关时命才何与,技止文章道未尊。

灯火半生堪底用,只将黄犊教吾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梅花盛开环绕屋舍,柳树掩映着门户。
我归乡的心愿只能寄托给柴桑的老友,岁月已使我衰老。
才华关乎世事命运,但仅限于写文章还不够尊贵。
半生灯火有何用处,只能教孙子们耕田养牛。

注释

梅花:梅花象征高洁。
绕屋:环绕房屋。
柳:柳树。
遮门:遮挡门口。
不是:不是作为。
闾阎:指城乡民居。
村:村庄。
归寄:寄托归期。
柴桑:地名,陶渊明曾居于此。
人自老:人已老去。
技止:技艺仅限于。
文章:写作。
道未尊:道德或学问并未得到尊重。
灯火半生:大半生时光。
堪底用:有什么用处。
黄犊:幼牛。
教吾孙:教导我的孙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淡泊明志的生活状态。开篇“梅花绕屋柳遮门,不是闾阎不是村”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诗人似乎在告诉我们,他所处之地并非繁华的都市,也不是喧嚣的小村,而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远离尘世的地方。

接着“归寄柴桑人自老,就荒松菊径犹存”两句,则透露出诗人的归隐之心和对自然岁月的顺应。他选择了与大自然为伴,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入佳境。这里的“柴桑”指的是简陋的住所,而“荒松菊径犹存”则意味着即便是荒废的地方,也还留有野径可供漫步,这种景象显得格外宁静和谐。

下面两句“事关时命才何与,技止文章道未尊”,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脱态度。他认为个人的才能与命运无关,只是在文学创作上尚未得到应有的尊重。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自我认同。

最后两句“灯火半生堪底用, 只将黄犊教吾孙”,则是对晚年生活状态的一种描绘。在微弱的灯光下,诗人仍旧坚持着自己的志趣,他选择将自己的人生智慧传授给子孙,而非追求功名。

整首诗通过对隐逸生活的美好描写和个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自在悠然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1488)

方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绍定五年(1232)进士,授淮东安抚司□官。淳□中,以工部郎官充任赵葵淮南幕中参议官。后调知南康军。后因触犯湖广总领贾似道,被移治邵武军。后知袁州,因得罪权贵丁大全,被弹劾罢官。后复被起用知抚州,又因与贾似道的旧嫌而取消任命

  • 字:巨山
  • 号:秋崖
  • 籍贯:祁门(今属安徽)
  • 生卒年:1199~1262

相关古诗词

除日雪甚约客不至乃拥貂骤马于郊外独饮摘星楼举鞭谢客曰未可使城中诸公知之但当誇与灞桥驴子上郑五耳

扬州二十四桥月,莫作灞桥同调看。

诗果位登银色界,酒风流倚玉阑干。

六花比似琼花巧,一岁翻成两岁寒。

明日屠苏催短鬓,过从更觉欠袁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除夜(其一)

年华三百六十日,尘劳八万四千门。

高眠茅屋人亦老,相对梅花灯欲昏。

静中颇窥造物意,极处是为天地根。

生菜春盘一杯酒,明朝花柳又村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除夜

雪瓮冰齑了岁除,停杯且听话迂疏。

山居虽窄可无竹,家计甚贫犹有书。

但觉是非惊化鹤,不将喜怒等群狙。

耦耕久与邻翁约,春雨宁辞手拮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除夜(其二)

挑尽寒灯岁又残,一年弹指几悲欢。

人情何啻吴江冷,世路从来蜀道难。

春酒正须今夕共,梅花并作百年看。

团栾但得吾亲健,未办生涯意自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