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其二)

每慨人无善后图,荡然家检亦何疏。

眼前漫不知由己,身后谁能管得渠。

喜见双溪今轨范,更绵一脉古诗书。

了知斯聚更斯义,散及宗枝广义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翻译

人们常常不考虑长远打算,家庭管理也显得疏忽。
现在的人们浑然不知自己的行为,将来谁能约束他们呢?
欣喜看到双溪如今有了规范,传统的诗歌文化也得以延续。
深知这些聚集的意义和价值,应将其传播到家族各分支,发扬光大。

注释

每:每个。
慨:感叹。
人:人们。
无:没有。
善后:长远打算。
图:计划。
荡然:空虚,疏忽。
家检:家庭管理。
亦:也。
何:多么。
疏:疏忽。
眼前:现在。
漫:浑然。
不知:不知道。
由己:自己控制。
身后:将来。
谁:谁。
能:能够。
管得:约束。
渠:他们。
喜见:欣喜看到。
双溪:地名,可能指代某种文化或社区。
今轨范:现在的规范或标准。
更:而且。
绵:延续。
一脉:一种传承。
古诗书:古代的诗歌文化。
了知:深知。
斯:这。
聚:聚集。
斯义:这种意义。
散及:传播到。
宗枝:家族分支。
广义居:广泛传播并发扬光大。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元杰所作的《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其二)》。诗中,作者表达了对人们常常忽视长远打算,家庭财物管理松散的感慨。他指出,人们往往只顾眼前,未能为将来做好规划,即使家中财物丰厚,也难以确保子孙后代能妥善管理。诗人欣慰地看到双溪地区有了良好的规范和传统,重视教育子孙以诗书传家,强调家族财富应当用于扩大宗族的公益事业,体现了儒家的仁爱与教化精神。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家族责任和道德传承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23)

徐元杰(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幼聪慧,才思敏捷。早从朱熹门人陈文蔚学,后师事真德秀。官至工部侍郎,谥忠愍。有文集二十五卷,景定三年(1262)由其子直谅刊于兴化,已佚。清四车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楳埜集》十二卷。事见本集卷首赵汝腾序、卷末徐直谅跋,《宋史》卷四二四有传。师学朱熹。南宋绍定五年进士,累官至大堂寺少卿,兼给事中国子祭酒,擢中书舍人。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于世

  • 字:仁伯
  • 号:梅野
  • 籍贯:上饶县八都黄塘
  • 生卒年:1196-1246

相关古诗词

题金华徐伯光义聚规约(其一)

至矣前人惠后人,爱之无不用吾情。

寸心千虑规前定,六世一门家太平。

愈久愈教同保守,不容不念始经营。

业为可继宜休养,夜夜春雷鼻息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题赵南卿愚山

愚山山上谪仙徒,到底真愚却不愚。

山色长供诗料富,山居赢得俗尘无。

逍遥天地南华子,隐约箪瓢陋巷癯。

定力不同山不改,一生双眼不渠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题静轩

主静非专在静时,至于动处亦随之。

圣贤学问惟知止,敬义工夫要夹持。

所养勿忘由勿助,其中何虑又何思。

莫教鹘突名轩意,物诱情迁几坐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赞勉昶道者题经

念佛直须参佛透,看经容易悟经难。

声音未必如来见,盂钵长教岭上观。

了得贪嗔痴一集,更超戒定慧三般。

祖师食尽人间蔗,千古留楂咬嚼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