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走笔赠薛璩慕容损

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

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

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齐。

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

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

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

更待风景好,与君藉萋萋。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翻译

世间少有高尚的节操,人们多选择卑微的生活。
你只看重人的文化行为,而我崇尚顺应自然的法则。
遥想万物起源之时,与众生平等共存。
人们依赖土地如同后稷,信任上天如同重黎。
春风给人带来惬意,让我想起那东边的溪边。
草色透出美好的意味,花枝初现嫩芽。
期待天气更美好,与你一同坐在茂盛的草地上。

注释

希世:世上罕见。
高节:高尚的节操。
绝迹:完全避开。
卑栖:卑微的生活。
徒:只。
视人文:看待人的文化和行为。
和天倪:顺应自然的规律。
缅然:遥远的样子。
万物始:万物的起源。
群物:各种生物。
分地:分配土地。
后稷:古代农神,象征农业。
用天:依靠上天。
重黎:古代火神,象征自然规律。
豫人:使人舒畅。
东溪:东边的溪流。
佳意:美好的意境。
含荑:指花蕾初生,含苞待放。
风景好:气候景色宜人。
藉萋萋:坐在茂盛的草地上。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维在唐代创作的《赠别二首·其二》,其中展现了诗人淡泊明志、与世无争的高洁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自己超脱尘俗、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

"希世无高节,绝迹有卑栖" 表示诗人不追求世俗的高尚品德,也不愿意留下任何私己的痕迹。"君徒视人文,吾固和天倪" 强调了诗人对于人类文化的淡然态度,并坚守与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立场。

"缅然万物始,及与群物齐" 描述了一种对万物初生的迷醉感受,以及与万物同在的平等心态。"分地依后稷,用天信重黎" 则是说诗人愿意像古代圣农后稷一样,耕耘大地,以天地为信守护自然。

最后三句"春风何豫人,令我思东溪。草色有佳意,花枝稍含荑。更待风景好,与君藉萋萋。" 描绘了春风中的温暖感受,引发诗人对远方的东溪产生怀念之情,同时描写了草木生长的美好以及花枝上轻盈的露水,最后是对未来良辰美景的期待,与朋友共同享受这份悠闲。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桃源行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埽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形式: 古风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解薜登天朝,去师偶时哲。

岂惟山中人,兼负松上月。

宿昔同游止,致身云霞末。

开轩临颍阳,卧视飞鸟没。

好依盘石饭,屡对瀑泉渴。

理齐小狎隐,道胜宁外物。

舍弟官崇高,宗兄此削发。

荆扉但洒扫,乘闲当过歇。

形式: 古风

资圣寺送甘二

浮生信如寄,薄宦夫何有。

来往本无归,别离方此受。

柳色蔼春馀,槐阴清夏首。

不觉御沟上,衔悲执杯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偶然作六首(其一)

楚国有狂夫,茫然无心想。

散发不冠带,行歌南陌上。

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

未尝肯问天,何事须击壤。

复笑采薇人,胡为乃长往。

形式: 古风 押[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