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元九后咏所怀

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形式: 古风

翻译

飘落的桐叶在雨中颤抖,凋零的槿花在风中摇摆。
秋天的气息悄然降临,这宁静之中充满了寂寥。
更何况与老朋友离别,心中无比惆怅,没有了欢乐。
别说我没有来送行,我的心已经到了青门东。
知心朋友不在于多少,只在乎是否心意相通。
如今你一个人离去,整个长安城对我来说都空荡荡的。

注释

零落:凋谢,飘落。
桐叶:桐树的叶子,常用来象征秋天。
萧条:冷清,衰败。
槿花:木槿花,一种夏季盛开、秋季凋谢的花。
幽闲:宁静,悠闲。
中怀:内心,胸怀。
悰:欢乐,愉快。
青门:古代长安的东门,常代指城市出口。
相知:知心朋友。
同不同:是否志趣相投,是否心意相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之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欢聚与现实孤寂的感慨。"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早秋的萧瑟气氛,桐叶随风摇曳而落,槿花在风中轻轻摇摆,这些景象都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人通过"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份寂寞之情的体悟和感受。这里的“幽闲”指的是一处偏僻安静的地方,也象征着心灵深处的孤独。

接着,“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诗人提及了与昔日好友的离别,内心虽然有许多不舍和难过,但却没有更多的怨言。这表明了一种成熟的心态,对于不可避免的分别持有一种平静的接受。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则是诗人对朋友离别的一种安慰。虽然不能亲自送行,但心中却早已陪伴着远去的友人,直至心中的距离跨越了“青门”(即长安城东门),表达了一份深厚的情谊。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这一句,则是诗人对朋友情谊的理解。真正的相知并不在于见面的频繁,而是在于心灵上的相通与理解。

最后,“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则是对离别后的孤独感受的一种表达。尽管内心有着与朋友相同的情感,但现实中却只能是一个人留守在这空旷的长安城中,这种感觉让人感到无比的寂寞和空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抒发了离别之情与孤独感受,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于友情的珍视。

收录诗词(2943)

白居易(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 字:乐天
  • 号:香山居士
  • 生卒年:772年-846年

相关古诗词

别行简

漠漠病眼花,星星愁鬓雪。

筋骸已衰惫,形影仍分诀。

梓州二千里,剑门五六月。

岂是远行时,火云烧栈热。

何言巾上泪,乃是肠中血。

念此早归来,莫作经年别。

形式: 古风

别李十一后重寄

秋日正萧条,驱车出蓬荜。

回望青门道,目极心郁郁。

岂独恋乡土,非关慕簪绂。

所怆别李君,平生同道术。

俱承金马诏,联秉谏臣笔。

共上青云梯,中途一相失。

江湖我方往,朝廷君不出。

蕙带与华簪,相逢是何日。

形式: 古风

别杨颖士卢克柔殷尧藩

倦鸟暮归林,浮云晴归山。

独有行路子,悠悠不知还。

人生苦营营,终日群动间。

所务虽不同,同归于不闲。

扁舟来楚乡,匹马往秦关。

离忧绕心曲,宛转如循环。

且持一杯酒,聊以开愁颜。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别苏州

浩浩姑苏民,郁郁长洲城。

来惭荷宠命,去愧无能名。

青紫行将吏,班白列黎氓。

一时临水拜,十里随舟行。

饯筵犹未收,征棹不可停。

稍隔烟树色,尚闻丝竹声。

怅望武丘路,沈吟浒水亭。

还乡信有兴,去郡能无情。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