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其四十八)

全提正令,匝地风生。把定要津,孰分优劣。

三玄料简,未称衲僧。五位君臣,殊乖道体。

平实无事,诳謼闾阎。入理深谈,黏皮带骨。

纤毫不动,空劫已前。数量难该,凭何话会。

几回抛向众人前,千眼大悲觑不见。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宁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禅宗修行的深刻见解。首句“全提正令,匝地风生”形象地描绘了佛法的普遍影响力,如同风行大地。接下来,“把定要津,孰分优劣”强调了修行者应把握佛法的核心,分辨真伪与高低。

“三玄料简,未称衲僧”暗示真正的修行者不在于理论的繁琐分析,而是实践中的领悟。“五位君臣,殊乖道体”则批评那些仅停留在表面形式或权谋之术的人,违背了佛法的根本精神。

“平实无事,诳謼闾阎”批评世俗中那些看似平淡实则欺骗的行为,而真正的修行者追求的是内心的平静和真实。“入理深谈,黏皮带骨”则指出深入理解佛法需要穿透表象,触及实质。

“纤毫不动,空劫已前”表达出禅定的境界,超越时间的束缚。“数量难该,凭何话会”意味着佛法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只能通过个人体验来领悟。“几回抛向众人前,千眼大悲觑不见”揭示了佛法虽普度众生,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寥寥无几。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式地阐述了禅宗修行的精髓,强调实践、悟性与内在修为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153)

释道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七)

灵山标榜,五指舒光。少室真规,断肱立雪。

尘中辨主,盘山踪迹犹存。

杓柄舀来,象骨家风尚在。流通密旨,建立法幢。

全藉高人,方能巨济。然后玄关大启,四海一家。

任他六臂三头,到此也应拱手。

须弥顶上非凡木,白藕峰前得处高。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六)

金乌当午,文彩全彰。玉兔沈辉,影像俱寂。

通同实际,一体无诸。不落今时,识情罔测。

混融凡圣,佛眼难窥。

髑髅常干世界,鼻孔摩触家风。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五)

秋风秋雨颇相宜,万水千山木叶飞。

堪笑灵云回首处,何须花发始忘机。

秋风萧索,秋山叶落。秋雨霖漓,秋天寥廓。

祖师心印全彰,灵云鼻孔穿却。

分明一道恩光,旷劫无形寂寞。

五湖衲子急归来,休向途中乱穿凿。

莫穿凿,体用从来非自他,作者不求无病药。

形式: 偈颂

偈六十九首(其四十四)

纵横问答有来由,缘木求鱼卒未休。

若妙旨寻知见会,还同拨火觅浮沤。

诸佛子,著眼看。严霜晓露,彻骨清寒。

匝地普天,通同实际。

休问得皮得髓,徒誇见浅见深。

从来一道恩冤,何以自家退屈。

山僧对此,忍俊不禁。

閒引少林无孔笛,为君吹起小阳春。

满眼觑不见,满耳听不闻。

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