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贺侍郎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

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

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

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

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形式: 排律 押[侵]韵

翻译

苦读了三十年,隐居在江汉之滨。
在圣明君主任用贤才之时,我却漂泊在外,逢秋雨连绵。
岂止困苦,更是因为权势沉沦。
两鬓斑白催人老,黄金百镒也换不回青春。
泪水想起岘山的往事,愁绪如湘水般深沉。
谢公的愤懑积聚心中,庄舄只能空自吟唱哀歌。
策马驰骋已非我所愿,与鸥鸟相伴更合我心意。
奉劝当权者,我将远离尘世,归隐北山之中。

注释

苦学:刻苦学习。
江汉阴:江汉流域的阴暗处,指隐居之地。
羁旅:漂泊在外。
昏垫:形容困苦、艰难。
权势沈:因权势而沉沦。
二毛:头发黑白相间,代指年老。
百镒:极言黄金之多。
岘山:历史名山,此处代指故乡。
湘水:湖南的湘江,象征愁思之深。
庄舄:战国时楚国大夫,此处借指自己。
跃马:策马驰骋。
狎鸥:亲近鸥鸟,象征隐逸生活。
当路者:当权者,指朝廷官员。
北山岑:北方的高山,寓指隐居之处。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秦中苦雨思归赠袁左丞相》。诗中表达了诗人长期闭门学习,渴望得到英明君主赏识的心情,以及对权势和名利的淡泊态度。同时,诗人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苦学三十载,闭门江汉阴" 表示诗人长时间地专心学习,不问世事,只为个人修养和知识积累。这两句通过对比强调了诗人的刻苦功夫与其内心的孤独感受。

"用贤遭圣日,羁旅属秋霖" 反映了诗人希望得遇明主、施展才华的心愿,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流离失所的凄凉之情。

接下来的几句 "岂直昏垫苦,亦为权势沈。二毛催白发,百镒罄黄金" 揭示了诗人对于世态炎凉、权力沉迷的深刻认识,以及个人对待功名富贵持有的超然态度。

"泪忆岘山堕,愁怀湘水深" 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自然景物的情感寄托,抒发了游子对家园的无限眷恋之情。

"谢公积愤懑,庄舄空谣吟"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内心的不平与渴望表达的心声。谢公可能是诗人仰慕的一位贤者或有道之士,其名未详,但可见诗人对其怀抱敬意。

最后,"跃马非吾事,狎鸥宜我心。寄言当路者,去矣北山岑" 通过对比动静、自由与束缚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内心对于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传递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长,通过对比和反衬手法,将个人情怀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内涵。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陪卢明府泛舟回作

百里行春返,清流逸兴多。

鹢舟随雁泊,江火共星罗。

已救田家旱,仍医俗化讹。

文章推后辈,风雅激颓波。

高岸迷陵谷,新声满棹歌。

犹怜不才子,白首未登科。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放溜下松滋,登舟命楫师。

讵忘经济日,不惮冱寒时。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政成人自理,机息鸟无疑。

云物凝孤屿,江山辨四维。

晚来风稍急,冬至日行迟。

腊响惊云梦,渔歌激楚辞。

渚宫何处是,川暝欲安之。

形式: 排律 押[支]韵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望秩宣王命,斋心待漏行。

青衿列胄子,从事有参卿。

五马寻归路,双林指化城。

闻钟度门近,照胆玉泉清。

皂盖依松憩,缁徒拥锡迎。

天宫上兜率,沙界豁迷明。

欲就终焉志,恭闻智者名。

人随逝水没,波逐覆舟倾。

想像若在眼,周流空复情。

谢公还欲卧,谁与济苍生。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陪张丞相登荆城楼因寄蓟州张使君及浪泊戍主刘家

蓟门天北畔,铜柱日南端。

出守声弥远,投荒法未宽。

侧身聊倚望,携手莫同欢。

白璧无瑕玷,青松有岁寒。

府中丞相阁,江上使君滩。

兴尽回舟去,方知行路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