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渊明

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

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

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

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

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

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

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还。

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

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哲学思想。诗中“子知神非形,何复异人天”表达了一种宇宙观和自我认识,即认识到万物皆有其本质,而人与自然并无二致。这是苏轼哲理诗歌中的常见主题之一。

接下来的“岂惟三才中,所在靡不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思想,认为不论身处何种境遇,万物皆有其固有的规律和存在方式。这里的“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层面。

“我引而高之,则为日星悬。我散而卑之,宁非山与川”则是诗人通过比喻的手法,将自身的情感和精神状态比作自然界的变化,表达了个人的情感和宇宙万物的相通性。

“三皇虽云没,至今在我前。八百要有终,彭祖非永年”这两句通过历史时长的角度,反映出诗人对时间流逝、历史循环的深刻感悟,以及对于个人的生命有限和历史人物的不朽追求。

“皇皇谋一醉,发此露槿妍。有酒不辞醉,无酒斯饮泉”则展现了苏轼豪放不羁的一面,他倡导一种生活态度,即在世事纷扰中寻找精神的解脱和快乐。

“立善求我誉,饥人食馋涎。委运忧伤生,忧去生亦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于生命境遇的感慨,他强调做好事不图名利,同时也承认生活中的困顿和忧虑是难以避免的。

最后,“纵浪大化中,正为化所缠。应尽便须尽,宁复事此言”则是在表达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心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生命无常时的豁达和从容。

总体来说,这首诗展示了苏轼深邃的哲学思考和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与宇宙同在的精神境界。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偶于龙井辩才处得歙砚,甚奇,作小诗

罗细无纹角浪平,半丸犀璧浦云泓。

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拉瑟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送程之邵签判赴阙

夜光不自献,天骥良难知。

从来一狐腋,或出五羖皮。

贤哉江东守,收此幕中奇。

无华岂易识,既得不自随。

留君望此府,助我怜其衰。

二年促膝语,一旦长揖辞。

林深伏猛在,岸改潜珍移。

去此当安从,失君徒自悲。

念君瑚琏质,当今台阁宜。

去矣会有合,岂当怀其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寄题梅宣义园亭

仙人子真后,还隐吴市门。

不惜十年力,治此五亩园。

初期橘为奴,渐见桐有孙。

清池压丘虎,异石来湖鼋。

敲门无贵贱,遂性各琴樽。

我本放浪人,家寄西南坤。

敝庐虽尚在,小圃谁当樊。

羡君欲归去,奈此未报恩。

爱子幸僚友,久要疑弟昆。

明年过君西,饮我空瓶盆。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滕达道挽词二首(其一)

先帝知公早,虚怀第一人。

至今诗礼将,独数武、宣臣。

材大虽难用,时来亦少信。

高平风烈在,威敏典刑新。

空试乘边策,宁留相汉身。

凄凉旧部曲,泪湿冢前麟。

形式: 排律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