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鹘谣

春巢累累,众鸟哺儿。

众鸟不出巢,群雏嗷嗷腹甚饥。

不出巢,其谓何,上有苍鹘窥其窠。

问鹘何仇,鹘不我顾。我巢有雏,开口待哺。

一日不击,巢雏不食。尔忧尔雏,众鸟号呼又可吁。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鸟巢繁多,小鸟们喂养着幼鸟。
鸟儿们都留在巢中不出,雏鸟们饥饿地嗷嗷叫唤。
它们不出巢,这是为什么?因为上空有苍鹰窥视着它们的窝。
我问苍鹰有什么仇恨,但它根本不理我。我的巢中有待喂养的雏鸟。
如果一天不驱赶,巢中的雏鸟就得不到食物。你们为自己的雏鸟担忧,其他鸟儿们也发出哀鸣求救。

注释

春巢:春天的鸟巢。
巢:鸟巢。
累累:形容鸟巢众多。
众鸟:许多鸟儿。
哺儿:喂养幼鸟。
雏:幼鸟。
嗷嗷:形容饥饿的叫声。
其谓何: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苍鹘:一种猛禽,如苍鹰。
窥:偷看,窥视。
一日不击:一天不驱赶。
尔:你,你们。
号呼:大声呼叫。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鸟类繁衍的场景,以"春巢累累,众鸟哺儿"起笔,展现了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了一个紧张的情节:众鸟因为惧怕上空盘旋的苍鹘,不敢离开巢穴,导致雏鸟饥饿难耐,发出嗷嗷之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弱小者困境的同情和对掠夺者的谴责。

"一日不击,巢雏不食",这句揭示了鸟儿们的无奈,它们只能依赖成鸟的保护,一旦保护者不在,生存就成了问题。最后,诗人以"尔忧尔雏,众鸟号呼又可吁"作结,流露出对众鸟处境的深深忧虑,以及对社会公正的呼唤,寓意着弱势群体需要社会的庇护和公正对待。

整体来看,梅尧臣的《春鹘谣》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寓意深刻的寓言手法,传达出对弱小生命的关怀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具有鲜明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昭亭山

曰山何必高,要在出云雨。

昭亭非峻峰,雄雄若蹲虎。

旱岁一来祠,霈然随沥酤。

有草牧尔牛,有薪资尔斧。

有溪出其阴,有潭在其坞。

兽则獾与貉,鱼则鲂与鱮。

山雏水羽声,下上相杂伍。

呼名如谦恭,号叫若怒侮。

崖竹或节疏,岭松或复腐。

巨蜂结层房,养子窟深土。

何事山中人,采以为市贾。

其容固已多,其忍吾未取。

形式: 古风

昭亭别施度支

昭亭送客地,来往四十年。

常视松端日,每稽潭上船。

风移虎旗脚,寒入牛童肩。

待访名山去,相期庐阜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牵船人

沙洲折脚雁,疑人铺翅行。

奈何暮雨来,复值寒风生。

湿毛染泥滓,缩颈无鸣声。

尔辈正若此,犹胜被坚兵。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相逢

晚日南城归,桥边见郎去。

远远逐郎回,罗衣汗微污。

不惜污罗衣,要与郎相顾。

留连芳苑中,肯谢花夭嫭。

傍栏思晤言,羞畏情谁谕。

草草各还家,幽怀是飞絮。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