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靓妆才罢粉痕新,迨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梅花图景,通过精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梅花独特的情感和艺术的高度审美。
"靓妆才罢粉痕新"一句,以“靓妆”形容梅花之美,既指其颜色鲜明,也暗示了一种女性化的柔美。"迨晓风回散玉尘"则通过对比,表达了梅花在清晨微风中轻盈飘落,如同细碎的玉粉,增添了一份超凡脱俗之感。
"若遣有情应怅望"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对梅花的情感投射。"已兼残雪又兼春"这两句话,既描绘了梅花在冬雪初融、春意渐浓的时节中独自绽放的孤傲,又透露了一种超越季节变迁的美丽。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外形和生长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的纯洁之物所持有的深厚情感。同时,诗中也蕴含着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赏的情怀,是一首集美学与哲理于一体的佳作。
不详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
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
淅淅寒流涨浅沙,月明空渚遍芦花。
离人偶宿孤村下,永夜闻砧一两家。
三时赐食天厨近,再宿偷吟禁漏清。
二十五家齐拔宅,人间已写上升名。
无酒泛金菊,登高但忆秋。
归心随旅雁,万里在沧洲。
残照明天阙,孤砧隔御沟。
谁能思落帽,两鬓已添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