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昭君词(其四)》由明代诗人罗洪先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历史人物的象征,展现了对昭君命运的深刻感慨。
首句“淡扫蛾眉耻乞怜”,以昭君淡妆自持的形象,表达了她不愿低眉求人的高洁品格。这里的“蛾眉”不仅指她的外貌特征,也暗喻了她的才华与气质。“耻乞怜”则强调了昭君宁可保持尊严,也不愿向他人求助或讨好,体现了她的独立与自尊。
次句“几回春色负华年”,则将时间的流逝与昭君的青春年华相对比,暗示了她在等待出塞的岁月中,经历了数次春去秋来,却未能如愿以偿,白白辜负了大好的青春时光。这不仅是对昭君个人命运的惋惜,也是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反思。
后两句“而今不恨天涯别,恨不遭逢未别前”,情感转折,从对过去的遗憾转向对未来的理解与接受。昭君不再为远赴边疆的离别感到后悔,而是遗憾自己未能在未被选中之前就遇到更好的机会,即未能在更早的时机改变自己的命运。这种情感的转变,既是对个人命运无奈的接受,也是对历史不可逆转的深刻认识。
整首诗通过对昭君形象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敬仰,也蕴含了对命运、选择与历史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