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风雨闻鸡

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

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

阴霾方见信,顷刻讵移声。

向晦如相警,知时似独清。

萧萧和断漏,喔喔报重城。

欲识诗人兴,中含君子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翻译

不受风雨影响,鸡的品德多么坚贞。
在黑暗中也能早早察觉,黎明时分就自动啼叫。
乌云蔽日之际显现出诚信,片刻间叫声也不会改变。
临近黄昏如同提醒世人,深知时节又显得超然独立。
它的叫声与滴漏声相伴,唤醒了整座城市。
想要理解诗人的思绪,其中蕴含着君子的情怀。

注释

风雨:比喻困难或变故。
鸡德:指鸡的忠诚和守时的美德。
暗长:黑暗中。
先觉:早察觉。
临晨:黎明时分。
移声:改变叫声。
向晦:临近黄昏。
相警:提醒。
断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
重城:大城,多指京城。
君子情:君子的高尚情操或深沉思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雨,以及诗人从中感悟到的道理。诗的开头“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表明在自然界的突变面前,即使是鸡这样的小动物也能保持其本性,显得异常坚贞。

接着,“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写出了鸡在天还未亮时就已经有所预感,待到拂晓便开始高声报晓。这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的敏锐观察,以及对它们本能的赞赏。

“阴霾方见信,顷刻讵移声”则形象地描绘了风雨来临时天气的变化和鸡鸣声的转变。诗人通过这种描述,强调了自然界的信号和生命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向晦如相警,知时似独清”中的“向晦”指的是天色渐暗,而“如相警”则是鸡鸣声似乎在警醒着什么。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机和环境变化的敏感,以及从中所获得的清醒认识。

“萧萧和断漏,喔喔报重城”中的“萧萧”形容风雨之声,“和断漏”则是鸡鸣声与风雨交织在一起。最后,“喔喔报重城”可能暗示着诗人希望自己的声音能被外界听到,就如同鸡鸣声穿透风雨一般。

“欲识诗人兴,中含君子情”表明诗人的创作热情和内心深处所蕴藏的君子之情。这里,“君子之情”可能指的是对自然、对生命、对道德的尊重与追求。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风雨中的鸡鸣声,更通过这种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于个人的品格和时机感知的强调。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府试老人星见

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

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

垂休临有道,作瑞掩前经。

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府试观兰亭图

往会人何处,遗踪事可观。

林亭今日在,草木古春残。

笔想吟中驻,杯疑饮后乾。

向青穿峻岭,当白认回湍。

月影窗间夜,湖光枕上寒。

不知诗酒客,谁更慕前欢。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苑中题友人林亭

井邑藏嵓穴,幽栖趣若何。

春篁抽笋密,夏鸟杂雏多。

坐有清风至,林无暑气过。

乱书还就叶,真饮不听歌。

片影明红藓,斜阴映绿萝。

雄文终可惜,莫更弃高科。

形式: 排律 押[歌]韵

陕州题河上亭

岸拥洪流急,亭开清兴长。

当轩河草晚,入坐水风凉。

独鸟惊来客,孤云触去樯。

秋声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浪静澄窗影,沙阴发簟光。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形式: 排律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