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六十二首(其十一)

浮云南北竟无归,子客东西何可依。

原宪糟糠窃有望,田氏膏腴讵敢希。

蔼蔼庑庭绝车马,寂寂蓬门掩席扉。

宿昔偷光吝馀照,今日穷途空自欺。

形式: 偈颂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社会动荡中流离失所的境遇,以及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首句“浮云南北竟无归”表达了漂泊不定、无所归宿的无奈感;“子客东西何可依”则进一步强调了四处奔波、无处安身的困苦。接着,“原宪糟糠窃有望,田氏膏腴讵敢希”运用典故,通过对比原宪(孔子弟子,生活简朴)和田氏(战国时期齐国权臣)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与对富贵生活的不敢奢求,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和自我节制的精神。

“蔼蔼庑庭绝车马,寂寂蓬门掩席扉”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冷清与简陋,与过往繁华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社会地位的落差和个人命运的变迁。“宿昔偷光吝馀照,今日穷途空自欺”则揭示了主人公过去曾有过短暂的光明与希望,但如今却陷入了困境,无法自拔,内心充满了自我欺骗的痛苦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生活境遇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唐代社会动荡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悲凉与挣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不公与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62)

道世(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颂六十二首(其十二)

建志诚心愚,高慕欣朋俦。

相与立弘誓,舍俗慕閒丘。

萧散人物外,晃朗免绸缪。

寂寂求戒真,亹亹励心柔。

警策修三业,激切澄四流。

兴心愿弘誓,救溺运慈舟。

嘉期归妙觉,善会涅盘修。

存心八正道,立志三祇休。

形式: 偈颂 押[尤]韵

颂六十二首(其十三)

含识皆畏死,有命惧崄危。

如鱼困池涸,难逢流水希。

亲疏皆父母,何得不悲时。

何慈救厄苦,福报自然随。

形式: 偈颂

颂六十二首(其十四)

瞻卜改蓬心,伊兰变芳树。

规轮时有缺,皓丝不常素。

三益窃所忻,四隙行当护。

勖哉深自勉,诫之诚可慕。

形式: 偈颂 押[遇]韵

颂六十二首(其十五)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

苦极思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罪福别,皆由封著情。

若断有漏业,常见法身宁。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