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洛阳大道傍,甲第何深邃。
南亩无一廛,东园有馀地。
春溪化桃李,秋沼生荷芰。
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
旱苗当垄死,流水资嘉致。
馀心甘至愚,不会皇天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番洛阳地区的田园风光与农事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自然无常和天意难以捉摸的感慨。
"洛阳大道傍,甲第何深邃。南亩无一廛,东园有馀地。" 开篇即以宏阔的笔触描绘出洛阳城郊的壮观景象和田园布局,甲第指的是官府或富豪的宅邸,这里强调了它们的深远与广阔,而南亩则是指没有耕种的土地,东园中有剩余的地块,透露出一片闲置的田地。
"春溪化桃李,秋沼生荷芰。" 这两句转而描绘自然景物随季节的变化,春天溪水中的花开得如同桃李一般,秋天则是沼泽中生长出荷花和芰菜。这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也暗示了一种顺应自然、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草木本无情,此时如有为。旱苗当垄死,流水资嘉致。" 这两句则转向哲理思考,草木原本没有情感,但在特定时刻似乎也能显现出一种关怀与使命。旱苗指的是因干旱而将要枯萎的小麦,而流水资助了农作物的成长,这里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然恩赐和生机力的感激。
"馀心甘至愚,不会皇天意。" 最后,诗人以一种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然愚钝,但仍旧保持着一颗纯净而真挚的心灵,不去深究那些高远而难以捉摸的天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农事生活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自然与天道的深刻感悟和内心情怀。
不详
自号逸诗,晚唐诗人,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咸通二年(681年)举进士及第,仕终泗州判官。濆患当时诗人拘束声律而入轻浮,故作古风三十篇,以矫弊俗,自号逸诗,有《诗集》、《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白玉若无玷,花颜须及时。
国色久在室,良媒亦生疑。
鸦鬟未成髻,鸾镜徒相知。
翻惭效颦者,却笑从人迟。
村舍少闻事,日高犹闭关。
起来花满地,戴胜鸣桑间。
居安即永业,何者为故山。
朱门与蓬户,六十头尽斑。
城上更声发,城下杵声歇。
征人烧断蓬,对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战马夜衔铁。
士卒浣戎衣,交河水为血。
轻裘两都客,洞房愁宿别。
何况远辞家,生死犹未决。
吾闻池中鱼,不识海水深。
吾闻桑下女,不识华堂阴。
贫窗苦机杼,富家鸣杵砧。
天与双明眸,只教识蒿簪。
徒惜越娃貌,亦蕴韩娥音。
珠玉不到眼,遂无奢侈心。
岂知赵飞燕,满髻钗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