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试丹浦非乐战

自古为君道,垂衣致理难。

怀仁须去杀,用武即胜残。

毒帜诛方及,兵临衅可观。

居来彭蠡固,战罢洞庭宽。

雪国知天远,霜林是血丹。

吾皇则尧典,薄伐至桑乾。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翻译

自古以来,治理国家的道理难以轻易实现。
怀有仁爱之心就必须去除残忍,使用武力时要以胜利为目标,避免过度伤害。
邪恶势力如同毒旗,只有彻底铲除才能达到和平。
安定彭蠡地区后,洞庭湖的战争痕迹也会逐渐消散。
在雪国中能感受到天地之辽阔,霜林仿佛被鲜血染红。
我们的君主遵循着尧帝的治国原则,谨慎征伐直到桑乾河畔。

注释

自古:自古以来。
垂衣:无为而治。
怀仁:心怀仁慈。
去杀:去除残忍。
毒帜:象征邪恶的旗帜。
兵临:军队逼近。
彭蠡:古代湖泊名。
固:稳固。
洞庭:另一湖泊名。
宽:恢复平静。
雪国:寒冷之地。
霜林:结霜的树林。
吾皇:指皇帝。
尧典:尧帝的治国法则。
薄伐:谨慎征伐。
桑乾:河流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君主或将领在战争中的艰难抉择与英勇形象。首句“自古为君道,垂衣致理难”表达了治国安邦的不易,需以宽广的胸怀和智慧去解决问题。紧接着,“怀仁须去杀,用武即胜残”则指出在无法避免战争时,必须坚决果断地采取行动,以武力迅速结束战乱。

第三句“毒帆诛方及,兵临衅可观”形象地描绘了军队的威严与对敌人的无情打击。随后,“居来彭蠡固,战罢洞庭宽”则是战争胜利后的安定场景,彭蠡、洞庭都是古代的地名,此处象征着一方平静。

“雪国知天远,霜林是血丹”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国家边疆的辽阔和战争带来的鲜血与牺牲。而最后,“吾皇则尧典,薄伐至桑乾”则是在赞颂君主的英明与武功,尧典是指古代圣王尧舜的典范,而“薄伐至桑乾”则强调了军事征服的广泛与深远。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生动描绘,以及对君主智慧和英勇的颂扬,展现了一种宏大的历史画卷,同时也反映出古代中国对于治国理政、用兵打仗的一种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205)

李频(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大中元年(847),唐寿昌长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镇)葬于永乐(今李家),唐代后期诗人。幼读诗书,博览强记,领悟颇多。寿昌县令 穆君 游灵栖洞,即景吟诗:“一径入双崖,初疑有几家。行穷人不见,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后稍顿未续。时从行,续吟:“石上生灵笋,池中落异花。终须结茅屋,到此学餐霞。”穆君大为赞赏。但此诗根据史学家考证是本人所作

  • 字:德新
  • 生卒年:818—876

相关古诗词

府试风雨闻鸡

不为风雨变,鸡德一何贞。

在暗长先觉,临晨即自鸣。

阴霾方见信,顷刻讵移声。

向晦如相警,知时似独清。

萧萧和断漏,喔喔报重城。

欲识诗人兴,中含君子情。

形式: 排律 押[庚]韵

府试老人星见

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海内逢康日,天边见寿星。

临空遥的的,竟晓独荧荧。

春后先依景,秋来忽近丁。

垂休临有道,作瑞掩前经。

岂比周王梦,徒言得九龄。

形式: 排律 押[青]韵

府试观兰亭图

往会人何处,遗踪事可观。

林亭今日在,草木古春残。

笔想吟中驻,杯疑饮后乾。

向青穿峻岭,当白认回湍。

月影窗间夜,湖光枕上寒。

不知诗酒客,谁更慕前欢。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苑中题友人林亭

井邑藏嵓穴,幽栖趣若何。

春篁抽笋密,夏鸟杂雏多。

坐有清风至,林无暑气过。

乱书还就叶,真饮不听歌。

片影明红藓,斜阴映绿萝。

雄文终可惜,莫更弃高科。

形式: 排律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