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偈(其一○六)

若能相用语,教君一个诀。

捻取三毒箭,一时总拗折。

田地成四空,五狗牙总缺。

色蕴自消亡,六贼俱磨灭。

阎罗成法王,罗刹成菩萨。

勿论己一身,举国一时悦。

形式: 偈颂

翻译

如果能相互交流话语,我教你一个秘诀。
捏住三毒的箭,瞬间全部折断。
田地变得空荡荡,五个恶犬的牙齿也残缺不全。
色欲的本质自然消失,六种贪嗔痴都消灭殆尽。
阎罗成为佛法之王,恶魔变为菩萨。
不必只考虑自己,全国人民都会感到喜悦。

注释

相用:相互交流。
诀:秘诀。
捻取:捏住。
三毒:佛教中指贪、嗔、痴三种烦恼。
拗折:折断。
田地成四空:形容田地荒芜,一片空旷。
五狗牙:比喻恶人的势力或罪恶之心。
色蕴:色欲的根源。
六贼:佛教中的六种烦恼,即贪、嗔、痴、慢、疑、邪见。
阎罗:地狱之主。
法王:佛法的最高统治者。
罗刹:佛教中的恶鬼,此处象征恶人。
菩萨:佛教中的修行者,具有慈悲心。
举国一时悦:全国上下同时感到欢喜。

鉴赏

这首诗歌颂的是佛教中的修行与智慧,通过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和比喻来传递出修道之人对待世事的态度及达成境界的过程。"若能相用语,教君一个诀"表明诗人将要传授一种修炼的秘诀或智慧。紧接着的几句"捻取三毒箭,一时总拗折。田地成四空,五狗牙总缺。色蕴自消亡,六贼俱磨灭"则是通过对世间事物的比喻来说明修行过程中对治愈内心三毒(贪、嗔、痴)、摒弃尘劳烦恼和清净心灵的重要性。

接下来的两句"阎罗成法王,罗刹成菩萨"指的是通过修炼达到了一种高级的精神状态,能够将原本代表着审判与威胁的阎罗与罗刹转化为佛教中的正面角色,彰显了内心的巨大转变和提升。

最后两句"勿论己一身,举国一时悦"则是在告诫读者不要只关注个人的得失,而是要以博大的胸怀去理解和感受整个世界的喜悦,这是一种高层次的修为境界,体现了佛教中的无我与慈悲。

整首诗通过对世间事物的比喻,传递出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清净与智慧觉醒的修炼之路。

收录诗词(204)

庞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诗偈(其一○七)

达人知是幻,纵损心亦如。

诸天不免难,况复此阎浮。

须寻无上理,莫更苦踟蹰。

衣食才方足,不用积盈馀。

少欲有涅槃,知足非凡夫。

当来无地狱,现在出三涂。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八)

菩提般若名相假,涅槃真如亦是虚。

欲得心神真解脱,一切名相本来无。

十方世界风尘净,州州县县绝艰虞。

王道荡荡无偏党,举国众生同一如。

不动干戈安万姓,法王合掌髻中珠。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九)

外若绝攀缘,欢喜常现前。

本来何所得,吉祥自现形。

空生成长老,燃灯常照明。

弥勒是同学,释迦是长兄。

神通次第坐,无劳问姓名。

名相有差别,法身同一形。

形式: 偈颂

诗偈(其一一○)

空中自见清凉月,一光普照婆娑彻。

此光湛然无去来,不增不减无生灭。

尔是妙德现真身,刹那不起恒沙劫。

无边无尽如虚空,虚空无边不可说。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