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二)

苍姬都丰镐,国祚日隆昌。

所积本仁厚,岂惟恃富强。

自后继者谁,刘汉暨李唐。

复能施德政,宜其胤祚长。

嬴政与杨隋,再传即灭亡。

福善与祸淫,天理诚昭彰。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鉴赏

这首诗以历史为线索,探讨了国家兴衰与德政的关系。开篇“苍姬都丰镐,国祚日隆昌”描绘了周朝初建时的繁荣景象,丰镐作为都城,象征着国家的强盛与昌盛。接着,“所积本仁厚,岂惟恃富强”强调了仁厚之德对于国家长久稳定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依靠财富和武力。

随后,“自后继者谁,刘汉暨李唐。复能施德政,宜其胤祚长”提到了汉朝和唐朝的继起,这些朝代之所以能够延续长久,是因为它们施行了德政,得到了上天的眷顾。这里通过对比,突出了德政对于国家存续的关键作用。

最后,“嬴政与杨隋,再传即灭亡。福善与祸淫,天理诚昭彰”以秦始皇和隋炀帝为例,指出暴政导致的迅速衰亡,与前文形成鲜明对照,强调了福善祸淫的天理昭彰,即善行带来福祉,恶行招致灾祸。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关于治国理政的思想,即德政对于国家兴衰的重要影响,以及天道酬勤、善有善报的道德观。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三)

奥区数雍州,形胜闻天下。

洪河带泾渭,终南亘太华。

褒斜接陇首,崤函扼中夏。

秦穆恃险阻,建国遂称霸。

始皇嗣遗绪,并吞靡遑暇。

不知恢至德,惟务逞雄诈。

国祚甫二传,功业竟沦谢。

孰知奉春君,能反沛公驾。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四)

咸阳古秦地,人物誇富强。

勃蹊与谇语,礼义失其防。

粤从炎汉兴,风俗杂五方。

乡里重游侠,侈靡视为常。

阅历千百年,政教渐更张。

矧值圣明世,习俗愈淳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五)

关中号形胜,古称帝王都。

四塞地固险,三辅势匪孤。

河山相表里,土壤复膏腴。

九朝迭建国,雄丽称名区。

繄昔全盛日,孰不拟黄虞。

一朝运祚去,宫殿莽丘墟。

所恃竟安在,无乃昧良图。

在德不在险,斯言诚匪虚。

形式: 古风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六)

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

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

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

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