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三)

奥区数雍州,形胜闻天下。

洪河带泾渭,终南亘太华。

褒斜接陇首,崤函扼中夏。

秦穆恃险阻,建国遂称霸。

始皇嗣遗绪,并吞靡遑暇。

不知恢至德,惟务逞雄诈。

国祚甫二传,功业竟沦谢。

孰知奉春君,能反沛公驾。

形式: 古风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的历史变迁与兴衰,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审视了从秦穆公到汉高祖刘邦这一段时期。首句“奥区数雍州,形胜闻天下”点明了长安作为地理要冲的战略地位,其地势险要,自古闻名。接着,“洪河带泾渭,终南亘太华”描绘了长安周边的自然景观,黄河、泾河、渭河环绕,终南山与华山并立,景色壮丽。

“褒斜接陇首,崤函扼中夏”进一步强调了长安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褒斜道连接陇首,崤函关卡控制着中原地区,是军事防御的关键所在。随后,“秦穆恃险阻,建国遂称霸”讲述了秦穆公利用险要地形建立强大国家的故事,展现了其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

“始皇嗣遗绪,并吞靡遑暇”则提到了秦始皇继承先祖遗志,迅速统一六国,其功业之大,无暇他顾。然而,“不知恢至德,惟务逞雄诈”指出秦始皇在追求权力的过程中,忽视了道德教化,仅凭权谋行事,最终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国祚甫二传,功业竟沦谢”总结了秦朝短暂而辉煌的历史,从统一六国到二世而亡,功业虽盛,却未能持久。

最后,“孰知奉春君,能反沛公驾”表达了对汉高祖刘邦的赞赏,认为他能够驾驭局势,实现政权的平稳过渡,恢复了国家的秩序与稳定。整首诗通过对比秦朝的兴衰与汉朝的崛起,反映了历史的轮回与治国理政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998)

陈琏(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四)

咸阳古秦地,人物誇富强。

勃蹊与谇语,礼义失其防。

粤从炎汉兴,风俗杂五方。

乡里重游侠,侈靡视为常。

阅历千百年,政教渐更张。

矧值圣明世,习俗愈淳良。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五)

关中号形胜,古称帝王都。

四塞地固险,三辅势匪孤。

河山相表里,土壤复膏腴。

九朝迭建国,雄丽称名区。

繄昔全盛日,孰不拟黄虞。

一朝运祚去,宫殿莽丘墟。

所恃竟安在,无乃昧良图。

在德不在险,斯言诚匪虚。

形式: 古风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六)

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

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

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

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

形式: 古风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七)

纵目咸阳原,陵墓高嶙峋。

佳气久萧索,秋雨暗荆榛。

重泉閟玉匣,芳草埋石麟。

神灵竟何在,倏经千百春。

偶思薛平事,茫昧奚足云。

张侯有高识,允矣社稷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