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园歌

老榕千寻到天绿,绿阴下覆诗人屋。

诗人叠石作飞涛,乌石山南种花竹。

当时煮茗吟兴长,诗成纸尾题瓯香。

竹垞来闽访两汪,为书八分悬石廊。

一生爱好新城王,赠言手探古锦囊,八闽坛坫推擅场。

里传万岁比叔重,门有月旦继子将。

玄孙诵芬来日下,重乞图画摹青苍。

蕉红荔紫佛手黄,榴花洞闭蓉山荒。

书留万卷树十抱,斯园直接松风堂。

百余年来诗境变,检讨尚书难再见。

锦秋湖上攀柳条,倾脂河畔流花片。

古迹谁寻庾信居,时人争购元章砚。

归耕图与载书图,尘中流落临摹遍。

岂若涛园处海滨,一家堂构有传人。

果多橄榄回余味,坞有蟠桃占好春。

园亭亦寄沧桑慨,平原片石今何在。

江南红豆花满枝,蘼芜脉脉长相思。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清代王苏的《涛园歌》描绘了一座古老而充满诗意的园林——涛园。诗的开篇以老榕树为中心,其繁茂的绿荫覆盖着诗人的居所,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气息。诗人自己也极富艺术才华,不仅叠石造景如飞涛,还在乌石山南种植花竹,营造出宁静而雅致的环境。

诗人与友人竹垞的交往,以及对新城王诗才的推崇,体现了当时文人之间的交流和敬仰。园中留存着诗人的墨宝,还有对先贤的追忆,如万岁叔重和子将的评价。后世子孙如玄孙诵芬,对园中的遗迹仍怀有深厚感情,希望保留并传承这份文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涛园历经沧桑,原有的景色和藏书已难觅踪影,只有元章砚和古迹尚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诗人感叹,涛园虽然地处海滨,但其家族的书香传统得以延续,园中的橄榄和蟠桃寓意着生活的滋味和美好的春天。

最后,诗人借红豆和蘼芜表达对涛园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消逝的感慨。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涛园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价值,表达了诗人对古典园林艺术的深情赞美。

收录诗词(13)

王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辛酉夏月苦雨(其一)

莲华寺外起风漪,腹疾愁霖促鬓丝。

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

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

话雨不禁危坐久,药炉火熟已多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辛酉夏月苦雨(其二)

陶家屋角树扶疏,纸阁萧然一榻虚。

墙缺暂教浓绿护,漏痕都似硬黄书。

悬河喜听乡人语,掀淖重邀长者车。

舍北炊烟多未起,官贫敢叹食无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一)

杰阁风声响海潮,不胜寒处近层霄。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

仄径无人支卧柏,清泉终古浸单椒。

自怜蒲柳凋零易,济胜常扶瘦沈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二)

前度何曾识道场,重过犹及展重阳。

新图壁挂枫千树,古字天惊雁一行。

石洞人酣霞外酒,丹房花拒夜来霜。

鍊师莫笑粗官俗,十七年前侍玉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