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酉夏月苦雨(其一)

莲华寺外起风漪,腹疾愁霖促鬓丝。

卧佛与人分榻冷,湿云如我入山迟。

平芜上屋开帘见,饥雀寻巢隔树知。

话雨不禁危坐久,药炉火熟已多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王苏的《辛酉夏月苦雨(其一)》描绘了夏日苦雨中的情景。首句“莲华寺外起风漪”以莲华寺为背景,展现了风雨初起时水面泛起的涟漪,营造出一种宁静又略带不安的氛围。第二句“腹疾愁霖促鬓丝”则转向个人感受,诗人因腹疾和连绵阴雨而心情焦虑,愁绪使白发似乎都增添了几分。

接下来,“卧佛与人分榻冷”借卧佛的形象,暗示自己孤独无依,榻上的寒意更添凄凉。诗人寓情于景,将湿云比喻为自己的心境,表达出行动迟缓、情绪低落的状态。“湿云如我入山迟”形象生动,富有画面感。

“平芜上屋开帘见”写诗人透过打开的窗帘,看到窗外广袤的草地被雨水打湿,显得更加荒芜。最后一句“饥雀寻巢隔树知”,以饥饿的麻雀寻找栖息之处,进一步渲染了孤寂和生活的艰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因身体不适和苦雨带来的内心困扰,以及对生活的深深感慨。诗人借助自然景象抒发情感,展现出清末文人士大夫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坚韧。

收录诗词(13)

王苏(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辛酉夏月苦雨(其二)

陶家屋角树扶疏,纸阁萧然一榻虚。

墙缺暂教浓绿护,漏痕都似硬黄书。

悬河喜听乡人语,掀淖重邀长者车。

舍北炊烟多未起,官贫敢叹食无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一)

杰阁风声响海潮,不胜寒处近层霄。

云邀暮色归山寺,虹挟秋光落野桥。

仄径无人支卧柏,清泉终古浸单椒。

自怜蒲柳凋零易,济胜常扶瘦沈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二)

前度何曾识道场,重过犹及展重阳。

新图壁挂枫千树,古字天惊雁一行。

石洞人酣霞外酒,丹房花拒夜来霜。

鍊师莫笑粗官俗,十七年前侍玉皇。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重阳后十日晚过大伾山(其三)

不分简絜与胡苏,故道谁翻《禹贡》书。

田舍薪茭官赋税,山城沙砾古河渠。

微波竞走催租吏,积雨难通治粟车。

众妙门前重伫立,满衣尘土发萧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