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十首(其六)山有草

六月徂暑,火将流夏。朝闻鴃鸣,暮愁芳罢。

王孙未归,虞姬欲化。维此幽山,青青莫卸。

烟合雾凝,时多豫暇。远意堪留,光颜日借。

形式: 乐府曲辞 押[祃]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山中的一番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自然气息和深沉的情感色彩。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六月时节山林间特有的氛围与情感。

“六月徂暑,火将流夏。” 开篇即点明时节,六月正是酷暑难耐之时,太阳如同烈火般炙烤大地,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这种对季节更替的敏感捕捉,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循环规律,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朝闻鴃鸣,暮愁芳罢。” 早上的时候,听到鴃鸟的叫声,预示着一天的开始;而到了傍晚,花儿凋零,让人不禁生出一种时光易逝、美好事物终将消逝的愁绪。鴃鸟的鸣叫与花朵的凋谢,成为时间流逝的象征,引发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感慨。

“王孙未归,虞姬欲化。” “王孙”在这里可能是指贵族子弟,暗含着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虞姬”则是楚霸王项羽的爱妾,此处或借指某种美好却难以触及的事物。这两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或美好事物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它们可能消失的忧虑。

“维此幽山,青青莫卸。” 这句话赞美了山中的青翠景色,同时也隐含着对自然美景的珍惜之情。在繁华世界之外,幽静的山林成为了心灵的避风港,提醒人们在忙碌生活中不忘欣赏身边的美好。

“烟合雾凝,时多豫暇。” 描述了山中烟雾缭绕、云雾聚散的景象,营造了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也是对内心平静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远意堪留,光颜日借。”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远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期待,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憧憬。即使身处幽静的山林之中,心中仍怀揣着对远方的向往,相信美好的事物总有一天会如阳光一般照耀在自己身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情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珍惜。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引人深思。

收录诗词(1872)

郭之奇(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号正夫、玉溪。为南明大臣,历任南明文渊阁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相当宰相)兼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率军转战闽粤滇黔抗清,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在广西桂林为清将韦永福所俘,翌年殉国。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节

  • 字:仲常
  • 号:菽子
  • 籍贯:广东揭阳县榕城东门(今广东揭阳市榕城区)
  • 生卒年:1607年-1662年

相关古诗词

空山十首(其七)山有樵

东山有樵,采薪翘翘。西山有樵,刈薪萧萧。

南山有樵,束薪百条。北山有樵,负薪逍遥。

薪之槱之,暮暮朝朝。行歌相答,出入相招。

形式: 乐府曲辞 押[萧]韵

空山十首(其八)山有牧

东山有牧,驱牛出屋。西山有牧,驱羊入谷。

南山有牧,青峰是逐。北山有牧,白云可宿。

牧子相邀,牛羊相目。牧兮归来,牛羊满腹。

形式: 乐府曲辞 押[屋]韵

空山十首(其九)山有蝉

幽山之内,尔声最宜。响流千谷,心同一枝。

居高闻远,应节鸣时。韵繇天纵,清畏人知。

已洁其身,仍蜕其皮。秋风欲至,尔独何思。

形式: 乐府曲辞 押[支]韵

空山十首(其十)山有客

有客有客,空山杖策。索彼清幽,位我虚白。

手制烟霞,心鍊天石。日月不淹,时光易掷。

愁闻稽啸,懒为谢屐。有客瞿瞿,分阴自惜。

形式: 乐府曲辞 押[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