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作(其一)

头童齿豁发星星,一路阳关不忍听。

终是余生蒙雨露,几曾天意任雷霆。

桂姜到老犹含辣,蒲柳先秋恐易零。

见说邻翁真好学,雪深三尺尚穷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顾永年的《偶作(其一)》描绘了一位老者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生的沧桑与坚韧。首句“头童齿豁发星星”,形象地刻画出老人头发斑白、牙齿稀疏的外貌,暗示了岁月的无情流逝。“一路阳关不忍听”中的“阳关”通常指送别的地方,此处暗指离别之苦,让人心生哀伤。

接下来,“终是余生蒙雨露”表达了对晚年生活的感慨,虽然身处逆境,但仍感激生活中的点滴恩惠。“几曾天意任雷霆”则寓言式地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暗示自己并未因天命而屈服于雷霆般的打击。

“桂姜到老犹含辣,蒲柳先秋恐易零”运用了比喻,以桂树和姜虽老仍带辣味,象征坚韧不屈的精神;而蒲柳在秋天容易凋零,暗示了生命的脆弱。这两句对比鲜明,凸显了诗人的人生观。

最后,“见说邻翁真好学,雪深三尺尚穷经”赞扬了邻居老人即便大雪封门,仍坚持苦读,展现出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体现了老而弥坚的人格魅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个人经历为载体,寓言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老年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8)

顾永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偶作(其二)

曾罹钩党自书名,国士知深一死轻。

有罪敢逃犹苟活,受恩不报总虚生。

山妻椎髻亲晨突,病仆扶犁事早耕。

相劝閤门勤力作,含哺鼓腹乐升平。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偶作(其三)

诛求岂必尽吹毛,名教如何置我曹。

一死许人忘母在,九重无路觉天高。

丝丝愁绪成机杼,鹿鹿心头似桔槔。

未是此身沈宦海,梦魂久已怯风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次儿栋代运北征(其一)

天子方自将,临边极西域。

一挥百万师,灭此而朝食。

转饷出关中,士不苦饥色。

我沐浩荡恩,愿竭疆场力。

马革可裹尸,行行何所怵。

忽闻先慈讣,一恸气欲塞。

四体软如绵,性命在呼吸。

官符火速催,同伴相促逼。

有儿立身旁,垂头但哭泣。

长跪前致词,此行是儿职。

巾帼且从军,须眉宁弗及。

结束弃儒冠,弓刀亲自执。

跃马去无踪,路旁心恻恻。

望眼远莫穷,吞声独归宅。

形式: 古风

次儿栋代运北征(其二)

生儿廿岁余,教养无一善。

既失阿母欢,父亦罕见面。

寒不曾暖衣,饥不曾饱饭。

虽负读书名,谁与给笔砚。

所生尚如此,何况疏与远。

儿命本来穷,父又遭谪谴。

徒步出长城,三载忘其倦。

方喜共生还,谁料复征战。

禾黍或不登,荑稗时亦荐。

乃知秋实成,不在种贵贱。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