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感事呈卢纶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

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

贷布怜宁兴,无金命未通。

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

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

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

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

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

少壮衿齐德,高年觉宋聋。

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

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

赤叶翻藤架,黄花盖菊丛。

聊将呈匠伯,今已学愚公。

形式: 排律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长安城中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诗中充满了对古人的引用和对历史事件的提及,表明作者广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十五事文翰,大儿轻孔融。”开篇即以对古代才子孔融的赞美开始,孔融年幼时便有大智慧,能辨别鸡蛋,这里用来形容作者自己或其大儿的才华横溢,但又不忘谦逊地将自己的才能置于孔融之下。

“长裾游邸第,笑傲五侯中。”长裾指的是士人的长衣,邸第是古代贵族的府邸。五侯即春秋时期的五个小国的君主,这里用来泛指高贵的地位。作者在这里自诩游走于豪门贵胄之间,却又不屑与他们为伍,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谏猎一朝寝,论边素未工。”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政治的关注和批判。谏猎即指古代大臣直言君主过失的一种方式,作者可能在暗示自己也有进谏之心;而论边则是谈论国防战事,但作者自认为尚未精通。

“蹉跎潘鬓至,蹭蹬阮途穷。”这里通过对古人潘岳和阮籍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于名士生活的向往。潘岳是东晋时期的才子,以其潇洒风流著称;阮籍则是西晋时期的文学家,擅长写诗。两人的名字在这里被用来形容作者自己的文采和高洁的人格。

“贷布怜宁兴,无金命未通。”这两句表达了作者的贫穷状态,但心中仍怀抱大志。贷布即借钱买布,宁兴是古代的一个地方,作者可能在这里隐喻自己的困顿;而无金则直接指出作者手头拮据,没有足够的金钱来实现自己的愿望。

“王陵固似戆,郭最遂非雄。”这两句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于英雄事业的向往。王陵是西汉名将李广的墓地,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对于边塞将领的敬仰;而郭最则是一位古代的忠臣,作者在这里自比为非凡之人,但实际上并未有所作为。

“敛板辞群彦,回车访老农。”这两句描绘了作者放弃世俗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状态。敛板即是古代士人辞官后的仪式;而回车访老农,则形容作者返回乡间,与耕作之人交往的情景。

“咏诗怀洛下,送客忆山东。”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学和友情的珍视。咏诗即吟诵古代诗篇以寄托哀思;而送客则是古代士人之间的一种常见情景,通过送别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之情。

“沈病魂神浊,清斋思虑空。”这两句描绘了作者身患疾病、心灵迷茫的状态。沈病即长期患病,魂神浊指的是精神不振;而清斋则是作者的书房或静室,思虑空表达了作者在孤寂中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羸将卫玠比,冷共邺侯同。”这两句通过历史人物的比较,表达了作者对于勇猛将领的赞美。羸将即古代名将,卫玠是一位武士;而冷共则是周朝的一位大夫,邺侯是战国时期赵国的公子,这里用来形容作者对于英雄人物的崇敬。

“草舍才遮雨,荆窗不碍风。”这两句描绘了作者隐居生活的景象。草舍即茅屋,才遮雨表达了一种简陋而安逸的生活状态;而荆窗则是用荆棘编织成的窗户,不碍风意味着即便是如此简陋的住所,也不阻挡清风。

“梨教通子守,酒是远师供。”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教育和饮食的看法。梨教即用梨木制成的书板,上面写有字母,是古代儿童学习文字之物;而酒是远师供则形容作者通过品味美酒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扪虱欣时泰,迎猫达岁丰。”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困顿中寻找乐趣的生活片段。扪虱即用手指轻拨虱虫,这里形容一种悠然自得的状态;而迎猫则是古代的一种习俗,认为猫可以驱邪,达岁丰意味着通过这种方式来祝愿岁月平安、五谷丰登。

“原门唯有席,井饮但加葱。”这两句描绘了作者贫困的生活状态。原门即家中的庭院,只有一张席子可坐;而井饮则是直接从井中取水饮用,加葱则是在简单的饭菜中加入葱花以增加风味。

“少壮衿齐德,高年觉宋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阶段和听力变化的感慨。少壮即青年时期,衿齐德形容作者当年的才华横溢;而高年则是晚年,觉宋聋意味着到了老年,听力开始减退,如同唐代诗人宋之问一般。

“寓书先论懒,读易反求蒙。”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学问的态度。寓书即收藏书籍,先论懒则是先分析古人的文章,理解其深意;而读易则是研读《易经》,反求蒙意味着在学习中不断追求更深层次的智慧。

“昔慕能鸣雁,今怜半死桐。”这两句通过对昔日与今日状态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时光流转和个人命运的感慨。昔慕即怀念过去,能鸣雁形容作者年轻时的才华;而今怜则是现在的慈爱,半死桐意味着如今已是衰败之躯,如同快要枯萎的桐树。

“秉心犹似矢,搔首忽如蓬。”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对于精神状态和外貌变化的感慨。秉心即握住心神,不使迷失;而犹似矢形容精神仍旧坚定不移;搔首则是梳理头发,忽如蓬意味着头发如同蓬草一般杂乱。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昔我往矣即过去的日子,我曾经去过;而杨柳依依则形容当时所见的风景如画。

诗中多处运用历史人物和古代典故,以此来表达个人对于人生、命运、学问等方面的感慨与思考。

收录诗词(242)

李端(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今存《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 字:正已
  • 籍贯:自号衡岳幽
  • 生卒年:约737年—约784年

相关古诗词

东门送客

绿杨新草路,白发故乡人。

既壮还应老,游梁复滞秦。

逢花莫漫折,能有几多春。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冬夜与故友聚送吉校书

途穷别则怨,何必天涯去。

共作出门人,不见归乡路。

殷勤执杯酒,怅望送亲故。

月色入閒轩,风声落高树。

云霄望且远,齿发行应暮。

九日泣黄花,三秋悲白露。

君行过洛阳,莫向青山度。

形式: 古风

杂曲歌辞.古别离二首(其一)

水国叶黄时,洞庭霜落夜。

行舟闻商估,宿在枫林下。

此地送君还,茫茫似梦间。

后期知几日,前路转多山。

巫峡通湘浦,迢迢隔云雨。

天晴见海樯,月落闻津鼓。

人老自多愁,水深难急流。

清宵歌一曲,白首对汀洲。

形式: 乐府曲辞

归山招王逵

日长原野静,杖策步幽巘。

雉雊麦苗阴,蝶飞溪草晚。

我生好閒放,此去殊未返。

自是君不来,非关故山远。

形式: 古风 押[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