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丑除日二首(其一)

阅遍时人身亦老,卷残旧历意茫然。

髭须白尽无添处,甲子重来又十年。

酒俭不容时一醉,堂成且喜夜安眠。

春秋似是平生事,屋壁深藏付后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翻译

看遍世间人事已老去,翻开陈旧的日历心中迷茫。
胡须全白无法再增添,岁月轮回又过去了十年。
生活节俭不容许偶尔沉醉,新居落成只愿夜晚安眠。
过去的春秋仿佛一生之事,屋内的故事深藏等待后人发现。

注释

阅遍:遍览。
时:有时。
身:自身。
亦:也。
老:衰老。
卷:翻动。
残:破旧。
旧历:日历。
意:心情。
茫然:困惑。
髭须:胡须。
白尽:全白。
添处:增加的地方。
甲子:指六十岁,一个甲子为一个循环。
重来:再次。
又:再。
十年:十年时间。
酒俭:生活节俭。
不容:不允许。
一醉:一次醉酒。
堂成:新居建成。
且:暂且。
喜:欢喜。
安眠:安心入睡。
春秋:指岁月。
似是:仿佛是。
平生事:一生的经历。
屋壁:屋内的墙壁。
深藏:深深隐藏。
付:交给。
后贤:后世有才德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在己丑年除日所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感慨的深度思考。首句“阅遍时人身亦老”直抒胸臆,感叹岁月无情,人事如梦,自己也在时光的流转中逐渐老去。次句“卷残旧历意茫然”,通过翻阅旧历,诗人内心充满迷茫,暗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髭须白尽无添处”描绘了诗人鬓发斑白,青春不再的境况,流露出对青春易逝的无奈。接下来,“甲子重来又十年”进一步强调时间的飞逝,一个甲子过去,又过去了整整十年,诗人不禁心生苍凉。

“酒俭不容时一醉”反映了诗人节制的生活态度,即使想借酒浇愁,也因生活简朴而难以实现。然而,“堂成且喜夜安眠”则透露出一丝欣慰,因为新建成的房屋至少为他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栖息之所。

最后两句“春秋似是平生事,屋壁深藏付后贤”,诗人将一生的经历比作历史长河中的春秋,认为自己的故事终将被后人遗忘,只留下屋壁作为见证。这种淡然和超脱,体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常的豁达与谦逊。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个人的衰老和时光的流逝为主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淡然态度。

收录诗词(1852)

苏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字:子由
  •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 生卒年:1039—1112年

相关古诗词

不到东西二林

山北东西寺,高人永远师。

来游亦前定,回首独移时。

社散白莲尽,山空玄鹤悲。

何年陶靖节,溪上送行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其二)

捲衣换斗酒,欲饮月明中。

坐看浮云合,遥怜四海同。

清光知未泯,来岁尚无穷。

且尽樽中渌,高眠听雨风。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中秋无月同诸子二首(其一)

风雨来无定,泥涂日向深。

直埋今夜月,真失众人心。

云外天衢净,人间浊雾侵。

幽人久不寐,起坐夜愔愔。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中秋新堂看月戏作

年年看月茅檐下,今岁堂成月正圆。

自笑吾人强分别,不应此月倍婵娟。

虚窗每怯高风度,碧瓦频惊急雨悬。

七十老翁浑未惯,安居始觉贵公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