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阎校书之越

南入剡中路,草云应转微。

湖边好花照,山口细泉飞。

此地饶古迹,世人多忘归。

经年松雪在,永日世情稀。

芸阁应相望,芳时不可违。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翻译

向南进入剡中的道路,草色变得越来越稀疏。
湖畔美丽的花朵倒映在水中,山口有细小的泉水飞流而下。
这个地方富有古代的遗迹,人们常常流连忘返。
多年的松树和积雪依然存在,但世间的人情日益稀薄。
书阁遥遥相望,美好的时光不容错过。

注释

剡中:指剡溪流域,古代文人喜欢游历的地方。
草云:形容草色如云般茂盛。
转微:逐渐变得稀疏。
湖边好花照:湖水倒映着岸边盛开的花朵。
山口细泉飞:山口有细小的水流瀑布状落下。
饶古迹:有很多历史遗迹。
世人多忘归:人们在此流连忘返,忘记了归期。
经年:经过了很多年。
松雪:常青的松树和积雪,象征永恒。
芸阁:古代藏书楼,以芸草(一种防虫的植物)命名。
相望:遥遥相对。
芳时:美好的时光,通常指春天或青春年华。
不可违:不能违背或错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心境。开篇“南入剡中路,草云应转微”,设定了整个诗歌的意境,给人一种宁静、柔和的感觉。

接下来的“湖边好花照,山口细泉飞”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美丽的自然画面,让读者仿佛能听到泉水轻吟的声音,感受到湖畔花朵散发出的香气。这里的“好花”和“细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来描写春天景色的元素,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

“此地饶古迹,世人多忘归”一句,则引出了诗人的感慨。这里的“古迹”可能指的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比如古建筑、碑文等,而“世人多忘归”则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淡漠。人们往往在忙碌与追求中忽略了那些值得回忆和珍惜的东西。

紧接着的“经年松雪在,永日世情稀”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感慨。“经年松雪在”中,“松雪”常用来形容岁月悠久,而“永日世情稀”则表达了一种对世事变迁、人情淡漠的感叹。这里的“世情稀”暗示了诗人对于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疏远的感受。

最后两句“芸阁应相望,芳时不可违”,则是诗人表达了一种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芸阁”常指书房或学问,这里可能暗示着与朋友在知识和精神上的交流;“芳时”指的是美好的时光,而“不可违”则强调了抓住现有的美好时刻,不要让它悄然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记忆的怀念、对于现代社会疏远人际关系的感叹,以及对于友情和美好时光的珍惜。诗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14)

丘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馀,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与刘长卿善,其赴上都也,长卿有诗送之,亦与王维为友。诗十三首

  • 籍贯:苏州嘉兴

相关古诗词

湖中寄王侍御

日日湖水上,好登湖上楼。

终年不向郭,过午始梳头。

尝自爱杯酒,得无相献酬。

小僮能脍鲤,少妾事莲舟。

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

方春转摇荡,孤兴时淹留。

骢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

少别如昨日,何言经数秋。

应知方外事,独往非悠悠。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冬至下寄舍弟时应赴入京

去去知未远,依依甚初别。

他乡至下心,昨夜阶前雪。

终日读书仍少孤,家贫兄弟未当途。

适远才过宿舂料,相随惟一平头奴。

男儿出门事四海,立身世业文章在。

莫漫忆柴扉,驷马高车朝紫微。

江南驿使不曾断,迎前为尔非春衣。

形式: 古风

伤河龛老人

老人甲子难计论,耳中白毛三十根。

钓鱼几年如一日,船舷数寸青苔痕。

人生性命必归止,精魂伤夫向流水。

月如钩在轮影中,风似人来?声里。

蒲叶高低没钓矶,破舟仍系绿杨枝。

水流不为人流去,鱼乐宁知人乐时。

土龛门前一行柳,独引青丝织鱼笱。

柳花漠漠飞复飞,鱼笱如今落谁手。

余嗟老人多悲辛,老人昔日伤几人。

人情相掩且相叹,不喜河头秋与春。

形式: 古风

寻西山隐者不遇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

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

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

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

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