燥溪晓行

旅宿殊难稳,宵征敢告劳。

三声鸡未动,五丈月犹高。

险路纡羸马,寒飙穴敝袍。

枯林影中过,恐或有梅梢。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旅行住宿难以安稳,夜晚赶路怎敢言累。
鸡鸣三声还未破晓,五丈高的月亮依然明亮。
险峻的道路让疲惫的马匹艰难前行,寒冷的风穿透破旧的衣袍。
穿过枯树林时,我担心或许能瞥见梅花的枝梢。

注释

旅:旅行。
宿:住宿。
殊:特别,非常。
难:困难。
稳:安稳。
宵:夜晚。
征:远行。
敢:敢于。
告:告知,诉说。
劳:劳累。
三声鸡:三声鸡叫。
未动:还未响起。
五丈月:五丈高的月亮。
犹:仍然。
险路:险峻的道路。
纡:弯曲,蜿蜒。
羸马:疲惫的马。
寒飙:寒冷的风。
穴:穿透。
敝袍:破旧的衣袍。
枯林:枯萎的树林。
影:影子。
过:经过。
恐:担心。
或:或许。
梅梢:梅花的枝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清晨踏上旅途的艰难情景。"旅宿殊难稳,宵征敢告劳"表达了旅人对于旅途中不稳定的住宿条件和夜晚行走的辛苦。"三声鸡未动,五丈月犹高"则是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反映时间的早晚,鸡鸣尚未响起,而明亮的月光仍旧高悬。

接着,"险路纡羸马,寒飙穴敝袍"具体展示了旅途中的艰辛与寒冷,旅人在险峻的小路上驾驭着瘦弱的马匹,身穿破损不堪的衣物抵御严寒。而"枯林影中过,恐或有梅梢"则描绘了旅人在一片枯萎的树林中行走的情形,并担心是否会遇见冬天凛冽的梅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感受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宋末元初时期社会动荡、人心不宁的背景,以及旅人的孤独与艰辛。诗中充满了对生活艰难的深刻体验和对自然世界的细致观察。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久雨

云胡不出,积雨予尼。意弥八纮,膝此一席。

谁具蒸徒,假予楫航。一往沧海,观彼茫洋。

掩关昼眠,胡宁不暇。鲁叟攸戒,敢视为夜。

寂寂疏帘,幽幽空阶。鸟下碎藓,伤予之怀。

悠悠古道,溢溢行潦。岂无岑楼,送目遥草。

心之忧矣,莫或予知。彼其之子,谓予寒饥。

形式: 四言诗

恒山道中

负笈远游学,驰驱燕赵间。

谁云行道苦,宁解我心闲。

□御曾闻冉,步趋窃比颜。

小舟随晚渡,双骑共朝烟。

在在有真乐,不记几经山。

形式: 排律

为黄仲宣赋山中四章章四句

山中之朝,有溪可瓢。饮我之水,亦逍以遥。

山中之暮,岂不风雨。心与一灯,耿耿千古。

山中之人,耘夫耕民。鲭厥五侯,其如子真。

于疏于蹻,朋来其学。彼恶知兹,山中之乐。

形式: 四言诗

登塔山二首(其一)

橐水潺湲春草芊,相提直上太清边。

芒鞋浥露寒生骨,羽扇迎风香满天。

绝顶未劳百计取,幻形暂就孤团眠。

觉□把酒凌空酌,岩下浮云任往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