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船

十顷疏梅开半就。折芳条、嫩香沾袖。

今度何郎,尊前疑怪,花共那人俱瘦。

恻恻轻寒吹散酒。高城近、怕听更漏。

可惜溪桥,月明风露,长是在人归后。

形式: 词牌: 夜行船

翻译

大片稀疏的梅花已经开放了一半,折下花枝,清新的香气沾染在衣袖上。
今天,何郎在酒杯前疑惑,为何花儿和那个人看起来都如此消瘦。
轻轻的寒风吹散了酒意,靠近城墙的地方,我害怕听到更鼓声敲响。
可惜的是,溪边的小桥,明亮的月光和露水,总是伴随着人们的归来之后才出现。

注释

疏梅:稀疏的梅花。
半就:即将盛开一半。
何郎:对某人的昵称或敬称。
更漏:古代计时器,滴水声代表时间流逝。
溪桥:小溪上的桥。
风露:夜间的风和露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行舟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独自夜航时的孤寂与思念。

"十顷疏梅开半就。折芳条、嫩香沾袖。" 这两句设定了夜晚的宁静氛围,梅花在微冷的空气中开放,一半已经绽放,诗人轻手摘取其枝条,那细腻的花香附着在衣袖上。这不仅描摹了夜色中的美景,更传达了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今度何郎,尊前疑怪,花共那人俱瘦。" 诗人心中似乎有所思念,提及某位男子,可能是过去的知己或情感上的牵绊。在夜色的掩映下,即便是美丽的梅花也与那人的消瘦相互映照,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对往昔的怀念。

"恻恻轻寒吹散酒。高城近、怕听更漏。" 这两句则转向夜行船上的感受。微冷的风中带着酒香,似乎是诗人用以提神解乏,但这也只能暂时驱散心中的寂寞与孤独。高城指代远方或隔绝的地方,而更漏则是夜深人静时分明显的声音,诗人担忧听到那清晰的钟声,会加剧内心的不安。

"可惜溪桥,月明风露,长是在人归后。" 最后的两句表达了对美好景致的不舍,以及时间流逝与人的离去之间的关系。溪桥在皎洁的月光和清冷的夜露中显得格外凄凉,诗人感慨的是,那种美景往往是在人们离去之后才完整呈现,这也许是对个人生命体验的一种隐喻。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深夜独行船上的孤独与哀愁,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无尽怀念。

收录诗词(364)

刘一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 号:太简居士
  •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 生卒年:1078~1160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四)中秋后一夕泊舟城外

水烟收尽,望汀蘋千顷,银光如幂。

霜镜无痕清夜久,惟有惊鱼跳出。

月在杯中,我疑天赐,欢饮仍如璧。

姮娥应为,后期偿赛今夕。

遥想当日同盟,山斋孤讽,有新诗相忆。

聚散难常空怅望,萍梗飘流踪迹。

明月明年,此身此夜,知与谁同惜。

参横河侧,短篷清露时滴。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

小舟漂兀,犯溪烟深入,无穷寒碧。

路绕莲塘浑乱眼,千顷朱朱白白。

闻说高情,寻盟鸥鹭,爱此风标客。

掀髯一笑,顿忘身世形迹。

我爱古邑风流,碧峰争秀峙,相持如掖。

制锦才雄应未怕,百里文书堆积。

吏散庭空,举觞邀月,饮兴何妨剧。

却怜宣子,杖头才挂钱百。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押[陌]韵

念奴娇(其一)和曾宏父九日见贻

江边故国,望南云缥缈,连山修木。

远忆渊明束带见,乡里儿曹何辱。

世味熏人,折腰从事,俯仰何时足。

可怜菊下,醉吟谁共徵逐。

我爱九日佳名,飘然归思,想当年丘谷。

梦绕篱边犹眷恋,满把清尊馀馥。

援笔洪都,如君英妙,满座方倾属。

月台挥袖,叫云声断横玉。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二)

故山秋晚,叹萧萧华发,霜林同色。

崖谷题诗追旧赏,往往苍苔绿壁。

二士权奇,一翁衰病,努力攀筇屐。

佛香吹过,了知境是空寂。

别后风月佳时,拄颐何事,想东林遥碧。

小砑蛮笺惊秀句,天巧何曾雕刻。

倚马雄才,凌云逸气,路觉丹霄直。

三千牍就,看君归奏文石。

形式: 词牌: 念奴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