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父与葛篇

依依宜织江雨空,雨中六月兰台风。

博罗老仙时出洞,千岁石床啼鬼工。

蛇毒浓凝洞堂湿,江鱼不食衔沙立。

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

形式: 古风

翻译

葛布轻柔,织得像江上小雨般细密透明,穿上葛衣,像六月的雨中吹来凉风。
当罗浮老人把葛布拿出山洞,千年石床上响起了鬼工吝啬的哭声。
天气闷热,毒蛇粗喘把山洞弄湿;江中的鱼儿也停止觅食,含沙直立。
真想裁剪一幅湘水中天光倒影似的葛布,吴娥不用担心说剪刀不够锋利。

注释

依依:轻柔披拂貌。
此处形容葛布柔软。
江雨空:形容葛布就像江上的细雨细密透明。
兰台:战国时楚国台名。
故址传说在今湖北省钟祥县东。
此处泛指南方。
博罗老仙:指罗浮山父。
时:另一版本作“持”。
千岁:千年,年代久远。
石床:山洞里平滑如床的大石,古人称作石床,这里代指织布的机床。
鬼工:古人把工艺精巧品为鬼工,此处则指手艺精湛的织工。
蛇毒浓凝:一作“毒蛇浓吁”。
浓凝:深深地喘气。
不食:不吃。
衔沙立:形容天热,鱼儿不愿觅食,在沙中含沙直立。
箱:一作“湘”。
箱(湘)中一尺天:形容葛布莹白,犹如湘水碧波一般柔软光洁。
吴娥: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的美女。
莫道:休说,不要说。
吴刀:吴地(江苏浙江一带)生产的剪刀。
涩:不滑爽。
指刀钝。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个仙境般的意境,充满了神秘和超自然的色彩。"依依宜织江雨空"一句,以轻盈的笔触勾勒出江上细雨如织布的景象,展现了一种静谧而闲适的氛围。紧接着的"雨中六月兰台风"则让人联想到一个清新的空间,其中六月的兰花在雨中散发着清香,兰台似乎成为了接触仙境的通道。

"博罗老仙时出洞"一句,引入了仙界的元素,博罗老仙仿佛是这仙境的主人或守护者,其出没自如增添了一份神秘。"千岁石床啼鬼工"则描绘了一个古老而悠久的场景,千岁石床显然是仙界中的物品,而啼鬼工则让人想象到一种超自然的工艺或修炼。

接下来的"蛇毒浓凝洞堂湿"一句,以蛇和洞堂为对象,营造出一个既神秘又略带恐怖感的氛围。蛇在这里可能代表了一种力量或者是仙界中的某种生物,而洞堂则是这力量或生物所居之地。紧接着的"江鱼不食衔沙立"则是一幅生动的画面,江鱼拒绝进食,口中衔着沙子,似乎在表达一种超脱世俗的纯净。

最后两句"欲剪箱中一尺天,吴娥莫道吴刀涩"则充满了象征意义。箱中的一尺天可能代表着诗人对自由或更高境界的向往,而吴娥和吴刀则是古代传说中的神物和神器,这里似乎在暗示要借助超自然的手段来实现这种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仙境景象的描绘,以及对超自然力量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于脱离尘世、追求永恒与超越的一种强烈愿望。

收录诗词(245)

李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 字:长吉
  • 籍贯: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
  • 生卒年:约公元791年-约817年

相关古诗词

苦昼短

飞光飞光,劝尔一杯酒。吾不识青天高,黄地厚。

唯见月寒日暖,来煎人寿。食熊则肥,食蛙则瘦。

神君何在,太一安有。天东有若木,下置衔烛龙。

吾将斩龙足,嚼龙肉。使之朝不得回,夜不得伏。

自然老者不死,少者不哭。何为服黄金,吞白玉。

谁似任公子,云中骑碧驴。

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

形式: 古风

苦篁调啸引

请说轩辕在时事,伶伦采竹二十四。

伶伦采之自昆丘,轩辕诏遣中分作十二。

伶伦以之正音律,轩辕以之调元气。

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唯留一管人间吹,无德不能得此管,此管沈埋虞舜祠。

形式: 古风

金铜仙人辞汉歌

茂陵刘郎秋风客,夜闻马嘶晓无迹。

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

魏官牵车指千里,东关酸风射眸子。

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形式: 古风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其一)

洛郊无俎豆,弊厩惭老马。

小雁过炉峰,影落楚水下。

长船倚云泊,石镜秋凉夜。

岂解有乡情,弄月聊呜哑。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