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一)楼观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

青牛久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

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白天鸟儿喧闹猴子呼唤,我关上门享受宁静,无人理解古代帝王的威严。
那匹青牛早已离开了车辕和轭具,而白鹤不时飞来探望它的后代。
近山处北风卷起层层积雪,寒冷的夕阳下,孤零零的村庄显得凄清。
道人可能会惊讶于访客众多,因为台阶前的井水都被汲干,变得浑浊。

注释

鸟:指鸟类。
噪:喧闹。
昼:白天。
闭门:关门。
古皇尊:古代帝王的威严。
青牛:传说中的神牛。
辞:离开。
辕轭:车辕和轭具,驾车工具。
子孙:后代。
朔风:北方吹来的寒风。
积雪:堆积的雪。
落日:夕阳。
淡:昏暗。
道人:修道之人。
游人众:访客多。
浑:浑浊。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状态。开篇“鸟噪猿呼昊闭门”两句,通过鸟鸣猿啼的声响和主人昏昏欲睡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自得的境界。“寂寥谁识古皇尊”则是对这个世界的孤独与冷清进行的一种感慨,似乎只有那些古老的帝王才能够理解这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接下来的“青牛久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两句,则描绘了一幅田园诗意图景。青牛不再需要拉车,这里的“辞辕轭”指的是退休或解脱,而白鹤的到来则象征着纯洁和吉祥,与“访子孙”相呼应,表达了对后代的美好祝愿。

中间部分,“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两句,通过山势、风雪、寒冷以及夕阳下的村庄,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寂静的冬季景象。这里的“朔风”是指北方的凛冽寒风,而“积雪”则增加了这一自然画面的一种孤寂感。

最后,“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两句,则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与批判。这里的“道人”可能指的是诗人自己,而“游人众”则是那些追逐名利、忙碌不息的人们。最后一句中的“汲尽阶前井水浑”,通过井水被不断汲取而变得浑浊,隐喻了世间的喧嚣与污浊,也表达了一种对于纯净本性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状态的描绘,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哲学思考,以及对精神自由和内心宁静的向往。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二)五郡

古观正依林麓断,居民来就水泉甘。

乱溪赴渭争趋北,飞鸟迎山不复南。

羽客衣冠朝上象,野人香火祝春蚕。

汝师岂解言符命,山鬼何知托老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覃]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三)授经台

剑舞有神通草圣,海山无事化琴工。

此台一览秦川小,不待传经意已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四)大秦寺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

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

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

原田浩如海,滚滚尽东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仙游潭五首·潭(其五)

翠壁下无路,何年雷雨穿。

光摇岩上寺,深到影中天。

我欲然犀看,龙应抱宝眠。

谁能孤石上,危坐试僧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