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画卷。诗人姚绶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桐村小隐的独特魅力。
首联“河流南入市,径路北通村”,开篇即勾勒出村庄与外界的自然连接,一条河流蜿蜒向南流入市镇,一条小径则从北方蜿蜒通向村落,既展示了地理环境的便利,也暗示了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
颔联“新结草堂好,旧栽桐树繁”,转而聚焦于居住环境的营造。新建成的草屋温馨舒适,旧时栽种的梧桐树如今枝繁叶茂,不仅提供了阴凉,也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生活的延续。
颈联“儿童知稼穑,鸥鸟识琴尊”,进一步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孩子们在田间劳作,懂得农事,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与顺应;而鸥鸟似乎也识得诗人的琴声,前来聆听,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尾联“有客问奇字,乘舟直到门”,最后以一位访客的出现收束全诗,不仅增添了生活气息,也寓意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播。客人询问奇字,乘舟而来,直抵门前,既表现了对知识的渴望,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与连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桐村小隐的宁静之美,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充满了生活的诗意与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