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四)

鸡鸣村舍遥,花发亦萧条。

野竹初生笋,溪田未得苗。

家贫僮仆瘦,春冷菜蔬焦。

甘分长如此,无名在圣朝。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翻译

远处的村落传来鸡鸣声,花朵开放却也显得凄凉萧瑟。
野外的竹林新长出了竹笋,溪边的田地还没长出庄稼幼苗。
家里贫穷使得僮仆都瘦弱不堪,春寒中菜蔬也枯萎焦黄。
甘愿长久过着这样的生活,无名于圣明的朝代之中。

注释

鸡鸣:公鸡的叫声。
村舍:乡村的房屋。
花发:花开。
萧条:荒凉、冷清。
野竹:野生的竹子。
初生笋:新长出的竹笋。
溪田:溪流边的田地。
未得苗:还没有种植作物的幼苗长出。
家贫:家庭贫困。
僮仆:仆人。
瘦:瘦弱。
春冷:春天寒冷。
菜蔬焦:蔬菜因寒冷而枯萎。
甘分:甘愿接受命运的安排。
长如此:长久这样。
无名:没有名声。
圣朝:指政治清明的时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清贫而自甘的生活状态。"鸡鸣村舍遥,花发亦萧条"表达了诗人居住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春天到了但气候依然寒冷,花朵开放却又带有萧瑟之感。"野竹初生笋,溪田未得苗"则是对自然环境的进一步描绘,竹子开始发新的嫩竹,田地还没有种上庄稼。

接下来的"家贫僮仆瘦,春冷菜蔬焦"透露出诗人家庭生活的困顿,家境贫寒,连雇佣的仆人都显得瘦弱无力,春天本应温暖而此时却依然寒冷,连菜蔬也因为寒冷而枯萎。

最后两句"甘分长如此,无名在圣朝"表达了诗人的心态,他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和平静,同时也感慨于自己在这个繁华但又不公的时代中默默无闻,未能留下名字。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自得其乐的人生态度。

收录诗词(513)

王建(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诗人。出身寒微,一生潦倒。曾一度从军,约46岁始入仕,曾任昭应县丞、太常寺丞等职。后出为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与张籍友善,乐府与张齐名,世称张王乐府

  • 字:仲初
  • 籍贯:颍川(今河南许昌)
  • 生卒年:768年—835年

相关古诗词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五)

春来梨枣尽,啼哭小儿饥。

邻富鸡常去,庄贫客渐稀。

借牛耕地晚,卖树纳钱迟。

墙下当官路,依山补竹篱。

形式: 古风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六)

自埽一间房,唯铺独卧床。

野羹溪菜滑,山纸水苔香。

陈药初和白,新经未入黄。

近来心力少,休读养生方。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七)

拟作读经人,空房置净巾。

锁茶藤箧密,曝药竹床新。

老病应随业,因缘不离身。

焚香向居士,无计出诸尘。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原上新居十三首(其八)

移家近住村,贫苦自安存。

细问梨果植,远求花药根。

倩人开废井,趁犊入新园。

长爱当山立,黄昏不闭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