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天地之间一片空旷,时光公然地离我而去。
在人生的末路上因为风雨而受惊,在偏僻的边疆饱经了冰雪寒霜。
如今生命跟这一年一样快要结束了,我和我一生的经历也会被遗忘。
以后再也梦不到过新年喝屠苏酒,只能在漫漫长夜里拨动灯火。

注释

除夜:指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除夕。
乾坤:指天地,即空间。
空落落:空洞无物。
岁月:时间。
堂堂:跨步行走的样子。
末路:指己被俘囚,不望生还,走上了生命的最后一段路。
惊风雨:指有感于当年战斗生活的疾风暴雨。
穷边:极远的边地。
此就南宋的辖区而言,称燕京 为穷边。
风霜:指囚居生活的艰难困苦。

屠苏梦:旧历新年,有合家喝“屠苏酒”的习惯。
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深夜里的孤独与无奈。"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一句,以宏大的宇宙和时间的流逝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空旷和时间飞逝的感觉。"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则转而描写极端困顿之境,风雨交加,雪霜侵袭,形象一个身处绝境的人。

诗人接着写道"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表达了一种生命力衰竭,与世隔绝的心境。这里的“命”指的是个人的生命之源,而“身与世俱忘”则是说在这样的情形下,即便是肉体和尘世间的联系也渐行渐远。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已经不再,如同无法重温的梦境。而“挑灯”则是一种孤独与守望之举,夜未央意味着漫长的黑暗和等待。

整首诗通过深刻的内心体验,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孤独以及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悲情的作品。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除夜(其二)

岁暮难为客,天涯况是囚。

乾坤还许大,岁月忽如流。

梦过元无梦,忧多更不忧。

屠苏儿女态,肯作百年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除夜(其一)

门掩千山黑,孤灯伴不眠。

故乡在何处,今夕是穷年。

住世真无系,为囚已自然。

劳劳空岁月,得死似登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借道冠有赋

病中萧散服黄冠,笑倒群儿指为弹。

秘监贺君曾道士,翰林苏子亦祠官。

酒壶钓具有时乐,茶灶笔床随处安。

幸有山阴深密处,他年炼就九还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哭金路分应(其二)

明朝吾渡海,汝魄在它乡。

六七年华短,三千客路长。

招魂情黯黯,归骨事茫茫。

有子应年长,平生不汝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