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尽日叹沉沦,孤高碣石人。
诗名从盖代,谪宦竟终身。
蜀集重编否,巴仪薄葬新。
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失去亲人的深切哀悼之情。开篇“尽日叹沉沦”表达了对逝者不舍昼夜的悲痛,“孤高碣石人”则是形容诗人在丧亲之后,孤独而坚强,如同孤立的碣石。
"诗名从盖代"一句,可能是在提及诗人的身世,或是指诗中的情感已经跨越了时代。紧接着“谪宦竟终身”则显示出诗人对于仕途或个人命运的无奈与感慨,如同被囚禁了一生。
中间两句“蜀集重编否,巴仪薄葬新”可能是在询问或自问是否应该重新整理那些过去的回忆和遗物,以及是否该在巴地为逝者建立新的墓葬。这里的“蜀集”可能是指诗人与亡兄共有的记忆,而“巴仪”则是古时对巴蜀地区的称呼。
尾句“青门临旧卷,欲见永无因”表达了诗人在家中翻阅旧物,想要再次见到逝者的心愿,但却明白这是不可能实现的永恒哀思。这里的“青门”通常指的是家宅或书房,“临旧卷”则是诗人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追忆和珍视。
整首诗通过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悲凉,以及对于逝去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力感。
不详
唐代诗僧,俗姓贾,贾岛从弟。少年时出家为僧,尝与贾岛同居青龙寺,后云游越州、湖湘、庐山等地。大和年间,为白阁寺僧。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浮云流水心,只是爱山林。
共恨多年别,相逢一夜吟。
既能持苦节,勿谓少知音。
忆就西池宿,月圆松竹深。
惊风山半起,舟子忽停桡。
岸荻吹先乱,滩声落更跳。
听松今欲暮,过岛或明朝。
若尽平生趣,东浮看石桥。
门径众峰头,盘岩复转沟。
云僧随树老,杏水落江流。
峡狖有时到,秦人今日游。
谢公多晚眺,此景在南楼。
结构因坟籍,檐前竹未生。
涂油窗日早,阅椠幌风轻。
息架蛩惊客,垂灯雨过城。
已应穷古史,师律孰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