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受请终南住,俱妨去石桥。
林中秋信绝,峰顶夜禅遥。
寒草烟藏虎,高松月照雕。
霜天期到寺,寺置即前朝。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终南山中隐居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禅意境界的享受与追求。诗人受邀前往龙池寺,而他的伴侣已离开至石桥,身处林中,秋天的消息断绝,只能在夜深时从远离的峰顶望向禅修之所。
“寒草烟藏虎”一句生动地描绘了秋末冬初之际,寒冷的草丛间偶尔可见潜藏的猛兽。此情此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静谧与力量,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坚韧。
“高松月照雕”则是对夜晚高耸的松树在明月下的美丽景象的描绘,树影婆娑,仿佛雕刻一般,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受和艺术化的呈现。
“霜天期到寺”表明诗人在清晨的寒冷中按时到达了龙池寺,而“寺置即前朝”则意味着这座寺庙或许是历史上某个朝代的遗迹,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禅意的融入,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重与怀念。
不详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大宁犹未到,曾渡北浮桥。
晓出爬船寺,手擎紫栗条。
差池不相见,怅望至今朝。
近日营家计,绳悬一小瓢。
衣多苔藓痕,犹拟更趋门。
自夏虽无病,经秋不过原。
积泉留岱鸟,叠岫隔巴猿。
琴月西斋集,如今岂复言。
遥知白石室,松柏隐朦胧。
月落看心次,云生闭目中。
五更钟隔岳,万尺水悬空。
苔藓嵌岩所,依稀有径通。
远泊与谁同,来从古木中。
长江人钓月,旷野火烧风。
梦泽吞楚大,闽山厄海丛。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