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二)

浮空徒漫漫,汎有定悠悠。

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

讵舍贫病域,不疲生死流。

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

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

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辀。

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修。

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

灭相成无记,生心坐有求。

降吴复归蜀,不到莫相尤。

形式: 排律 押[尤]韵

翻译

漂浮在空中空荡荡,泛舟江湖悠然漫长。
没有乘船的人和船,这就是智者的渡舟。
岂能放弃贫穷疾病之地,不在生死轮回中疲倦奔波。
无需你来比喻马,任由我像牛一样劳作。
种下福田祭祀迦叶,嘲笑孔子追求仁德。
何处渡口不扬帆,哪条道路不破车。
想到这些听思之人,为何修行之路如此艰难。
空虚如花开花落,烦恼如同树的稀疏与繁茂。
灭除表象成为无记,生出心念坐等追求。
如同降吴后归蜀,不到目的地不要责怪我。

注释

浮空:漂浮在空中。
徒:空荡荡。
漫漫:遥远无边。
汎:泛舟。
有定:稳定。
悠悠:悠然漫长。
无乘:没有乘船的人。
乘者:指船。
智人舟:智者的渡舟。
讵舍:岂能放弃。
贫病域:贫穷疾病之地。
生死流:生死轮回。
无烦:无需。
喻马:比喻为马。
为牛:像牛一样劳作。
植福祠迦叶:种下福田祭祀迦叶(佛教人物)。
求仁笑孔丘:嘲笑孔子追求仁德。
何津不鼓棹:何处渡口不扬帆。
何路不摧辀:哪条道路不破车(辀,古代车辕)。
闻思者:听思之人,指学习思考的人。
阻修:修行之路艰难。
空虚花聚散:空虚如花开花落。
烦恼树稀稠:烦恼如同树的稀疏与繁茂。
灭相:灭除表象。
无记:佛教术语,指无善恶之分的状态。
生心坐有求:生出心念坐等追求。
降吴复归蜀:典故,指东吴归降西蜀,这里比喻经历波折。
不到莫相尤:不到目的地不要责怪我。

鉴赏

这是一首探讨生命意义和智慧的诗,通过对比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类行为,表达了诗人对于智者的认识。"浮空徒漫漫"形象地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自由状态,而"汎有定悠悠"则暗示了某种内在的安宁和坚持。接下来的两句"无乘及乘者,所谓智人舟"用舟作比喻,说明真正的智者不需外物辅助,便能掌握生命的航向。

诗中还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烦恼的情怀,如"讵舍贫病域, 不疲生死流"指出智者对待贫困和疾病时的态度,不被生与死的循环所累。"无烦君喻马,任以我为牛"则是说智者不随波逐流,而是自有主张。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诗人提到了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这里的"迦叶"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善行,而孔丘自然是指孔子,表达了对佛法和儒学的尊重与追求。

后面的几句"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辀。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修"则是在说,不论处于何种境地,都应保持内心的清净,不被外界所扰乱,如此方能达到内在的和谐与平静。

接着是对自然界某些现象的描写,如"空虚花聚散,烦恼树稀稠。灭相成无记,生心坐有求"通过这些形象,诗人表达了生命无常、世事无常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强调了内在精神追求的重要性。

最后两句"降吴复归蜀,不到莫相尤"可能是在暗示某种归隐或回归自然的愿望,而不是简单地指向地理上的移动。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深刻地探讨了智慧、生命意义以及精神追求等主题。

收录诗词(382)

王维(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任太乐丞。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名和字的由来。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 字:摩诘
  • 籍贯: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
  • 生卒年:721年

相关古诗词

山中示弟

山林吾丧我,冠带尔成人。

莫学嵇康懒,且安原宪贫。

山阴多北户,泉水在东邻。

缘合妄相有,性空无所亲。

安知广成子,不是老夫身。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韦侍郎山居

幸忝君子顾,遂陪尘外踪。

闲花满岩谷,瀑水映杉松。

啼鸟忽临涧,归云时抱峰。

良游盛簪绂,继迹多夔龙。

讵枉青门道,胡闻长乐钟。

清晨去朝谒,车马何从容。

形式: 排律 押[冬]韵

田家

旧谷行将尽,良苗未可希。

老年方爱粥,卒岁且无衣。

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

柴车驾羸牸,草屩牧豪狶。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

住处名愚谷,何烦问是非。

形式: 排律 押[微]韵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一)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日高犹自卧,钟动始能饭。

领上发未梳,床头书不卷。

清川兴悠悠,空林对偃蹇。

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

窗外鸟声闲,阶前虎心善。

徒然万象多,澹尔太虚缅。

一知与物平,自顾为人浅。

对君忽自得,浮念不烦遣。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