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其二)

十月颍水冰,问君行何为。

行不顾斗米,自与五湖期。

平生湖上游,幽事略能知。

此后君最乐,穷年得游嬉。

彩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

鸣鼓上洞庭,笑看红橘垂。

漠漠大梁下,黄沙吹酒旗。

应怜故人愁,回首一相思。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十月时分颍水结冰,你出行有何目的呢?
行走不为求取斗米,而是与江湖豪杰相约共游。
一生在湖光山色中畅游,那些隐秘的乐趣你大概略有所知。
从此以后,你将最快乐,整年都能尽情游玩。
如同彩色鲸鱼对抗巨浪,风吹动你的衣襟如鱼鳞般翻飞。
击鼓登上洞庭湖,笑看着满树红橘低垂。
在广阔的大梁城下,黄沙漫天,酒旗随风摇曳。
想必你怜惜老友的忧虑,回头间满含思念之情。

注释

颍水:地名,指颍河。
斗米:古代容量单位,此处比喻微薄的物质利益。
五湖:泛指江湖,代指广阔的天地。
期:约定,期待。
幽事:隐秘的乐趣或隐居生活。
彩鲸:形容色彩斑斓的景象,可能象征主人公的心情。
洞庭: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此处代表湖景。
漠漠:形容广阔无垠的样子。
大梁:古都洛阳的别称。
相思:对远方人的思念。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色的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十月颍水冰”描绘出一个寒冷的季节背景,而“问君行何为”则是询问朋友此时此刻在做什么。这两句交织出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感。

接着,“行不顾斗米,自与五湖期”表明诗人不以物欲为重,更愿意与自然界中的湖泊相约,这里的“五湖”可能是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几个湖泊,如洞庭、太湖等。这种超脱物质关怀的心态,显现出诗人的高洁情操。

“平生湖上游,幽事略能知”则透露出诗人对湖光山色有着深厚的情感积累,这里的“幽事”可能指的是那些在大自然中所体验到的深邃、静谧之美,是难以言传的。

“此后君最乐,穷年得游嬉”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即使在贫穷的岁月里,也能够享受自然带来的欢愉。

“彩鲸抗波涛,风作鳞之而”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鲸鱼在波涛中跳跃,仿佛是在与风争斗,这里的“鳞之而”可能是指鲸鱼在水中的轨迹,给人以力量和自由的感觉。

“鸣鼓上洞庭,笑看红橘垂”则是一幅更为温馨的景象,洞庭湖畔传来鼓声,而诗人却悠然自得地欣赏着那挂满枝头的红橘,这份从容不迫,正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写照。

“漠漠大梁下,黄沙吹酒旗”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边塞风光,大梁可能指的是古代某处的长城,而“黄沙吹酒旗”则给人一种边疆战士饮酒欢庆的景象,这里的“漠漠”形容了辽阔的景致。

最后,“应怜故人愁,回首一相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深切思念。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以及对友人的祝愿和思念,形成了一种超越时空、情感交融的艺术境界。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送裴如晦即席分题三首(其一)

飘然五湖长,昨日国子师。

绿发约略白,青衫欲成缁。

牵舟推河冰,去与山水期。

春风垂虹亭,一杯湖上持。

傲兀何宾客,两忘我与而。

能复记此饮,诗成酒淋漓。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送潮州吕使君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

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亦勿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闻望之解舟

子来我乐只,子去悲如何。

谓言且少留,大舸已凌波。

闇黮虽莫测,皇明迈羲娥。

脩门归有时,京水非汨罗。

形式: 古风 押[歌]韵

食黍行

周公兄弟相杀戮,李斯父子夷三族。

富贵常多患祸婴,贫贱亦复难为情。

身随衣食南与北,至亲安能常在侧。

谓言黍熟同一炊,欻见陇上黄离离。

游人中道忽不返,从此食黍还心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