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张明府清镜叹

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

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

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

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

形式: 古风

翻译

我有一面盘龙镜子,它的清光在白天常照耀。
自从被尘埃覆盖,它就像雾中的月亮,朦胧而遥远。
每当忧愁涌上心头,我试着照镜子,却只能坐着感叹自己添了白发。
我想对远方的边塞人说,为什么我们能长久分离呢?

注释

盘龙镜:装饰有龙纹的镜子,可能象征着珍贵或高贵。
清光:明亮的光辉,形容镜子的清晰度。
生尘埃:积满灰尘,暗示镜子被遗忘或忽视。
雾中月:比喻镜子因尘埃而显得模糊不清。
坐叹:坐着叹息,表达内心的无奈和哀愁。
边塞人:指在边疆服役的人,可能暗示诗人的思念对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一面名为“盘龙镜”的古镜的怀念之情。开篇即以“妾有盘龙镜,清光常昼发”展现了这面镜子的光彩和珍贵。接着,“自从生尘埃,有若雾中月”则描写了诗人因尘世纷扰而心境如同被薄雾笼罩的明月一般,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之忧。

第三句“愁来试取照,坐叹生白发”表达了诗人在情绪低落时,拿起这面镜子,看见自己的白发,不禁感慨。这里通过对镜中影像的描写,反映出诗人的悲凉心境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最后两句“寄语边塞人,如何久离别”则是诗人对远方守卫边疆的人发出感慨,他们长时间的分别让人难以忍受。这里的“边塞人”可能是诗人心中所思念之人的代称,通过这样的设定,使得情感表达更加深沉。

整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写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古人对于时间流逝、离别苦楚以及生命无常的深刻体会。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寻香山湛上人

朝游访名山,山远在空翠。

氛氲亘百里,日入行始至。

杖策寻故人,解鞭暂停骑。

石门殊豁险,篁径转森邃。

法侣欣相逢,清谈晓不寐。

平生慕真隐,累日探奇异。

野老朝入田,山僧暮归寺。

松泉多逸响,苔壁饶古意。

谷口闻钟声,林端识香气。

愿言投此山,身世两相弃。

形式: 古风

寻菊花潭主人不遇

行至菊花潭,村西日已斜。

主人登高去,鸡犬空在家。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岁暮海上作

仲尼既云殁,余亦浮于海。

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

虚舟任所适,垂钓非有待。

为问乘槎人,沧洲复谁在。

形式: 古风 押[贿]韵

早发渔浦潭

东旭早光芒,渚禽已惊聒。

卧闻渔浦口,桡声暗相拨。

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

美人常晏起,照影弄流沫。

饮水畏惊猿,祭鱼时见獭。

舟行自无闷,况值晴景豁。

形式: 古风 押[曷]韵